10、马恩河战役
施利芬计划: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资产阶级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生于柏林。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年起在总参谋部任职。—年任总参谋长。年晋升为陆军元帅。经多年酝酿制定了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完整战争计划。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是,集中强大兵力于西线,通过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从侧翼包围法国,采用歼灭战,闪电战的战略,先发制人,一举彻底打败法国,然后挥戈东向,对付俄国,迫其缔结和约。然而在一战前夕这位将军就与世长辞了,后由小毛奇将军接任。
年7月28日,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为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8月1日,德国以俄国进行战争动员为由,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又以法国不接受它所提出的“中立”的条件为借口,向法国宣战。然而计划并没有变化快,年8月4日,右翼德军侵入比利时,遭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当比利时被德军占领后,法国开始明白德军的真正意图。在德军前锋逼近巴黎,战况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发生了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幕,巴黎军事长官约瑟夫·加列尼将军下令征用巴黎所有的出租车,将一个师的兵力送往前线,也正是从此开始步兵军队才有了各种现代化车辆配备。年9月6日凌晨,法军发起全线反攻。年9月11日,德军所有的军团都后撤了。至此,马恩河会战结束。协约国军队粉碎了德军的速战速决的计划,保住了巴黎,遂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西线战场形成了胶着状态。这场会战的战略性结果十分巨大,德国人丧失了其优先击败法国再转过身来对付俄国的唯一机会。
在这场会战中,交战双方先后投入万的兵力,伤亡人数将近50万以上。其中,法军损失25万人(其中阵亡人),英军损失1.3万人;德军损失22万人。这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第一次认识到现代战争的残酷。
9、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18公里处的一个小镇。年6月18日,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在小镇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开,从此,滑铁卢与拿破仑联系在一起,被载入史册。当年,拿破仑率法军7.4万人和门火炮,联军统帅威灵顿公爵只有6.7万人和门火炮。双方在2.25公里的战线上进行一天的浴血鏖战,战场上留下了2.7万具法军和2.2万具联军士兵的尸体。威灵顿公爵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目睹战场上的惨状,说出一句话:“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拿破仑在滑铁卢大战中惨败,标志着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最后他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凉小岛——圣赫勒拿岛上结束了他那富有戏剧性的一生。因此,滑铁卢战役被称为是对欧洲历史起“转折作用”的一场大战。
8、淮海战役
战役于年11月6日开始,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年11月6日至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架次。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十万人。战役中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五个兵团部,二十二个军部,五十六个师、一个绥靖区,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人,毙伤人,投诚人,起义改编人。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人,投诚22人,起义8人。以上战果还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人数。主要缴获有火炮门,轻重机枪挺,长短枪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辆,汽车辆,马车辆,炮弹发,枪弹.1万发。
解放军阵亡人,伤人,失踪人,合计人。敌我损失比为4.06:1。武器装备损失计有坦克1辆,山炮、野炮、榴弹炮共34门,迫击炮、步兵炮共门,掷弹筒26具,轻重机枪挺,长短枪支,各种炮弹发,各种枪弹.9万发,炸药(缺双堆集战场统计数字)斤。在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占大决战总伤亡的53.8%,各种武器的损耗和弹药的消耗也最大,其中火炮损耗占总损耗的48.6%;长短枪损耗占总损耗的69.4%,轻重机枪的损耗占总损耗的61.8%,炮弹的消耗占总消耗的68.7%,子弹的消耗占总消耗的62.7%,炸药的消耗占总消耗的57.4%。歼敌总数则最多,占总歼敌数的35.8%,缴获则最少,淮海战役的激烈可见非同一般。其中华野歼敌约44万,约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华野伤亡约9.1万,约占淮海战役解放军总伤亡人数的67%。
对于淮海战役,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战后检讨中,不得不承认: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徐蚌决战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国民党的完全失败,已是不可避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认为: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崩溃了。桂系一时间倍感扬眉吐气,甚至想大干一场。
淮海战役的意义就如毛泽东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