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另一次失败青年维也纳

拿破仑的另一次失败

作者:瀛洲客

“拿破仑天真地以为,英国是一个工业国,农业不发达,必须依靠粮食进口。只要禁绝英国对外出口,强迫其扩大进口,比如法国的农产品,就会让英国掏出很多现金,结果英国会耗尽银行储备,难以借钱给反法同盟,法国将取得 的胜利。”

由于密西西比泡沫的原因,法国人对金融体系有着刻骨的恐惧,拿破仑就是其中之一。从现有文献来看,拿破仑对银行体系很反感,他痛恨金融投机,极力反对纸币与国债。这位倔强的 在建立法兰西银行之前曾经创造10个月不发军饷的纪录,运转经费则全靠战争胜利后的劫掠。

关于密西西比泡沫的讽刺插画

不过,作为一名战略家,拿破仑接受了银行体系,因为他看到银行体系能够带来利益,最终冲破重重阻力,缔造了法兰西银行。年,法国发行纪念法兰西银行诞生周年印章,这枚印章上印有幸运女神和智慧女神。幸运与智慧,代表当代法国人赋予金融美好寄托。遗憾的是,刚刚成立的法兰西银行既不幸运,又无智慧。

年1月18日,法国执政拿破仑建立法兰西银行。与英格兰银行一样,此时的法兰西银行是一家股份制银行,股本万里弗尔,三年后改为万法郎。英格兰银行的职能法兰西银行大部分都具备,例如发行银行券、经营国债为国家筹资……与英格兰银行由王室提名董事会成员相似,法兰西银行由拿破仑亲自任命总理事会主席及委员。

法兰西银行

从组织形式上看,英法这两家银行看起来类似,但有诸多不同,尤其在人力资源方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厂房可以盖起来,机器可以买进来,甚至技术也可以引进,唯独人力资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形成人力资本一定需要经年累月的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仅仅学习是不够的,更需要创造,创造的能力是无法在短时间习得的,必须靠人们的习惯、道德乃至言行等非制度因素点滴积累与酝酿。“二战”之后,英国、西欧其他国家、日本同样变成了一片废墟,情况比东南亚国家好不到哪里去,仅仅数年之后,这些国家就再次成为世界强国,靠的就是人力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对一个国家如此,对某类产业也是同样的。如果某行业曾经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他们骨子里的排斥或抵制,那么历史的伤痛将历久弥坚。无论这个产业可以带来什么,人们的 反应一定是排斥。后期,即使认识到行业重要性,他们也只能照葫芦画瓢,有其形而无其神,骨子里还是恐惧或者排斥。模仿很难超越原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力无法超越,一种产品可以被模仿,然而一个行业人力资本的积累不可能在瞬间一蹴而就。

年法兰西银行成立一百周年银章,正面为玛丽安娜戎装像。背面为两位女性眺望远方的城镇,身后一列火车在向山中隧道疾驰,铭文是“信任与劳作”

当时的法国就是这样,密西西比泡沫后,法国几乎没有金融机构,除了时任财政部长法兰西斯·尼古拉斯·莫里安等少数人懂点儿银行业务,法兰西银行的管理者几乎全部来自政府的官员。这些人对银行业务和银行体系的运转并不精通,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必须实现,那就是为法兰西 帝国皇帝拿破仑筹资。

拿破仑要求所有私人银行必须在法兰西银行存够一定金额的准备金,不是应对危机的准备金,而是以备帝国战争使用。同时,所有银行必须向法兰西银行报送业务报表,借此监控社会资金流向。更绝的是,在占领区,拿破仑几乎禁绝了本地金融机构,当地的钱必须存在法兰西银行……

银行的效率在于高效配置资源,引导资金流动,从而提高社会效率。法兰西银行有银行的壳子,没有银行的里子,其所作所为与真正的银行相距甚远。与拿破仑皇帝扯不清的关系只能使这家银行没有办法发挥金融体系的效力,倒像一家专为敛财而设立的税务局。

关于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银行,还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业务发展好坏与军事胜败息息相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拿破仑军事胜利的时候法兰西银行在当地劫掠,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一旦军事失利,在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法兰西银行并不能为拿破仑提供太多帮助。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场

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打败了俄国、奥地利联军,击溃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次年闪电般击溃了普鲁士,几乎占领德国全境。伴随着法兰西帝国疆土的不断开拓,法兰西银行迎来鼎盛时期。

然而,昙花一现,法兰西帝国的辉煌随着一项近乎荒谬的政策——大陆封锁——戛然而止。年11月21日,拿破仑本人在柏林发布敕令,宣布对英国进行封锁,即“柏林敕令”。拿破仑在因多次胜利而建立帝国以后,就想用法国来制服欧洲大陆,然后用欧洲大陆来制服英国。他要以军事手段征服欧洲大陆,通过大陆封锁政策来驾驭英国。拿破仑天真地以为,英国是一个工业国,农业不发达,必须依靠粮食进口。只要禁绝英国对外出口,强迫其扩大进口,比如法国的农产品,就会让英国掏出很多现金,结果英国会耗尽银行储备,难以借钱给反法同盟,法国将取得 的胜利。

如果把人类社会生产比作一条食物链,那么食物链最顶端是技术创新,其他所有应用都无法回避顶端的技术,原创性技术不可能被模仿,也就必然获得最丰厚的利润。当时英国工业革命进行得正如火如荼,站在全世界技术创新的顶端,其他国家只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与英国交换,它怎么可能缺现金呢?

年特拉法尔加海战失利后,拿破仑只能试图用大陆封锁体系困死英国

在拿破仑眼中,只有黄金才是真正的财富,重商主义的印记根深蒂固。所以,柏林敕令的主要意图在于封锁英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主要是封锁英国向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出口,对英国进口却不限制。

在这种思维的左右下,拿破仑犯了极其幼稚的错误。—年,在英法 最艰难的时候,英国发生了全国性的粮食歉收,败象历历在目,小麦平均价格高达每夸脱先令。对法国而言,这本来是天赐良机,结果,拿破仑的目标不是禁绝粮食出口,而是拿粮食去换黄金。两年内法国及其盟国向英国出口了万夸脱粮食,换来了价值万英镑的黄金,同时帮助英国渡过了难关。

反观英国,金融经济政策就相当成熟。柏林敕令颁布后,英国立刻实施反报复,法国对外贸易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年,法国出口额为万法郎;年法兰西 帝国崩溃时,只剩万法郎。

贸易与金融息息相关,银行最初的业务就来自国际贸易,贸易一旦凋敝,民生自然凋敝。对法兰西银行来说,经济总体状况不好,它的业务也跟着下滑。

年拿破仑战争扩张路线与反法联盟围堵

年是法兰西 帝国的鼎盛时期,遗憾的是,帝国及其附属国的经济已经很不景气了。当年5月7日,法兰西银行总裁给拿破仑打了一份报告,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被征服的国家百业凋敝,法国的货物在它们投降以前比投降以后销售得多些;巴黎制造 品的手工业者在挨饿;法国国内外消费都大大减少了……法国与英国海军实力悬殊,原本法国就无力对英国贸易实现全球封锁。大陆封锁政策成了作茧自缚,最终反倒是拿破仑无法得到足够的黄金支撑战争,偏偏又是他自己帮助英国渡过了年经济危机,解决了英国粮食问题。

这一结果,金德尔伯格在《西欧金融史》中如此描述:法国人企图切断英国人与欧洲大陆的贸易,而英国人则切断了法国与南北美洲的联系。

法国也成为大陆封锁政策 的输家,经济从此衰败。年,拿破仑侵俄,40万法军惨败,法兰西 帝国从此走上了衰亡之路。

本文节选自《金融激荡年》

作者:瀛洲客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11页数:定价:79.00元ISBN:2

点阅读原文购买高林讲座《巴黎,巴黎》,这是高林巴黎系列讲座的开篇。最近小店多有上新,欢迎捧场~

青年维也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gs/8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