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镜头----
“你说你到底想干嘛:天天就知道玩游戏鬼混,根本不想学习的事儿!这次考试垫底,还被班主任点名批评,让你妈老脸往哪搁!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不想去你那学校,丢人!再这样下去你的人生就毁了!”开完家长会回到家的母亲看到迎面开门的儿子,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恶狠狠地骂起了孩子。
“想想以前多么乖巧的孩子,现在叛逆,玩游戏,成绩垫底,抽烟喝酒,撒谎逃课,老师看到孩子了也头疼,我更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
我家女儿学习挺努力,但是就是没起色,上课闷声不作气,在家也不和我沟通,哎!没办法,单亲家庭,孩子可能被伤到了,我对她没很高的要求,能开心成长就可以!
“你们别说了,我没有兴趣学习,靠游戏也能挣钱,爸爸妈妈你们真虚伪,除了让我学习,你们还会说什么?”“嘭”,伴随着儿子甩门而去的声响,夫妻俩再也不愿多说一句话了。
……
这样的情境、现象实在太多了,常常在家庭里出现。没错,孩子到了逆反期,明显地叛逆起来了。
叛逆期----
不只是在中国,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学生“叛逆期”之说。主要是指学生十三四岁的初二年级学生和十六七岁的高二年级学生,统称为青春叛逆期。有的家庭的孩子也有不分年龄段地也会出现叛逆表现,甚至从小学四五年级都开始了。
叛逆期的出现是孩子们从小到大必然经历的一个人生过程,是人类个体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性阶段。这两个阶段主要是生理发展的两个高峰期,分别称为第一青春期和第二青春期。同时,因为其心理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自身以及受到群体影响,正处在人格化形成的过程碰撞,所导致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非同步效应,具有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继而诱发与家长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比如在青春期,生理上已经发展到了具有对异性的趋向性感知与生理性需求”,但心理上因为从未有过的概念、想法和文化教育所获得的伦理性理制制约因素的影响,故而晚于和生理相适应的心理特征。但在学生群体中会出现相应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影响,会使个体心理动向性迅速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父母长者及老师严重阻碍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发展需要,而对孩子的这种发展产生碰撞、打击、反对、强行管控,便产生了矛盾与对抗。一个需要,一个反对,必然产生对抗。对抗中,父母为大,孩子们便不得不沉默寡言,明里暗里对着干,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此乃逆反、叛逆。
关于青春期教育,由于我国封建教育思想的根深柢固,民族传统历史源远流长,造成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封闭,造成了孩子们在人为控制下的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更容易产生逆反与叛逆。
人们常说西方国家开放,太开放了,于是给予抨击。其实,细想起来,西方国家有其独到的人性化思想理念,人家才是事实求是的。比如,西方一些国家,如果孩子到了中学开始有了异性朋友反而很高兴,会认为孩子生理上、心理上很正常。要是没有异性朋友,父母就急了,认为孩子不受异性喜欢,或者不会结交异性朋友,会耽心孩子将来找不到异性朋友,担心他会搞同性恋。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人性的差异。
其实,孩子和异性同学交往有什么不好,交往的越多,朋友就越多,人缘就越好,长大了就越有与人交往的能力。怕就怕孩子一与异性交往就被老师或家长判断为早恋。好一个早恋!你越说他早恋,他反而在意了,说不定还真的谈起了恋爱。男女生在一起说说话,出去玩玩,有什么了,没有什么了不起,你越是看的淡,他们之间就越是没有什么。压根就别提恋爱的事,也就没什么了。有位班主任说某某两同学早恋,我给他出的主意就是把他们两的坐位排在一起,不是想天天看,时时见吗,干脆让他们坐在一起算了。结果,时间一长,两人还闹别扭了,好不起来了。其实即使早恋的,后来同学间结婚的有几个是当年同桌的,非常少。其实就象夫妻俩一样,谈恋爱时,热乎的不得了,结婚后怎样了?还不是整天吵吵闹闹的,甚至非要离婚不可。这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没有距离也就没有美了吗。
再比如说,我国家长和老师普遍认为一个学生如果成绩优秀,那他什么都好,他现在就是一个好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有前途之人。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将来就没有出息,没有什么能耐,非常担心他的人生。
但在西方国家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极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特长发展。就是在考试中只要有一道题答得完美出色,就可以得到好评价。因为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就会使他进入名牌大学深造。这实际上就是人性化的体现。君不见,国外一些名牌大学来到中国录取学生,就在国内一些高中的操场上,现场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只要回答得满意现场就可以录取了,不需要再参加别的什么考试。当得知中国的一名高中生架子鼓打得好,美国一所知名的音乐学院就想办法联系这名学生,为他发放录取通知书。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人才与录用人才机制的差异。
而我们国家很多的家长则总是对孩子的“叛逆”头痛不已。总想找一些什么办法来“修理”孩子。实际上,孩子叛逆是成长的开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对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没有把握好,可能就会害了孩子。
对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只是身为家长的我们已经忘了我们自己的过去,现在面对孩子也就无法真正地理解他们的感受了。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叛逆也不过是暂时的,孩子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挣扎与痛苦,才会慢慢成熟。
家长才是孩子叛逆期,减少逆反的主人
叛逆期的少年对父母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这是许多少年的心理话,这才是真实的。
父母怎么办?
允许他有想法,允许做他想做的事情。只要是健康的有益的,只要可以使孩子有所发展的。放手,不要把孩子握在父母自己手心里,管得了人身,管不住人心。心心相向,各得其乐,心心相印,其乐无穷。人心向背,人人都累。
除了学习,孩子们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自己的爱好。可就是因为学习成绩,家长控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展。这一点是很多孩子产生逆返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只关心孩子学习和学习兴趣的家长,你只能培养平凡而无趣的子女。你培养不出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活泼开朗,又具生活品位的男子汉和女能人。
如果你的孩子哪一天突然喜欢上打台球了,你愿意吗?如果你嫌弃他天天往台球室跑,你一定会阻止他,管控他。
如果你愿意,请你支持他,给他创造条件发展他的兴趣,你能做得到吗?支持他自己选择的爱好,他就不会逆反了。
安徽省广德一名叫汪乌卡的小孩子三岁就开始喜欢上了打台球,父亲就在家给他特制了台球桌,和他一起打台球。八九岁时已经了不得了,打败过我国的世界台球冠军丁俊辉、打败过我国的台球天后潘晓婷,甚至打败过国际台球皇帝享得利,三四岁时父亲就给他定下了打败奥沙利文的目标。四岁时战胜过许多国际高手,童子功深,号称中国的世界级斯诺克神童。而且现在在小学上学还是少先大队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呢!人才,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四岁的台球神童汪乌卡
汪乌卡同享德利进行比赛,颇受称赞,没想到享德利赢一局输一局
汪乌卡和台球天后潘晓婷在一起,很受潘天后的喜欢
汪乌卡同丁俊辉在进行比赛,小家伙嬴过
曾经向我求学的一名小学生,因为从小深迷于电脑游戏,上学校读书实在不能集中精力,我建议家长让他上初中就去学习电脑之类的专业,并将其推荐到洛阳本土出身的中央电视台年首次春节晚会网络直播技术总监王永先生那里学习动漫。某日,一身西装革履他和母亲一起站在我的面前,一付文质彬彬的模样,没过几年,小伙子已经长大了。原来,人家已经成为洛阳知名动漫《小破孩》的创编成员之一,还跟随王永老师时常走进清华、北大讲学呢!
洛阳名片:动漫《小破孩》
如果孩子交朋友,星期天节假日想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一玩,一方面要引导,另一方面要允许,不要一味地阻拦。他就不逆反了。家长想一想你都有那么多朋友,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交几个朋友,好伙伴呢?当然,你怕他跟别人学坏,怕他出去惹事生非。那么他交了好朋友,他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学到了许多好东西也不允许吗?就看你怎么看待,就看你对他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态度,就看你怎么管理和引导。一味地拒绝、控制、限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叛逆。
只要不是坏的想法,只要是大家都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不以支持的态度来对待呢!正是因为我们否定了阻止了孩子想要做的事情,才产生逆反的。其实逆反本不该发生。
不要以家长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干家长想干的事情,把家长的愿望强驾于孩子的愿望之上。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决定性因素在于从小的兴趣与爱好,并得以良好的发展。决不是只有学习文化知识才可以走向成功,相反,因为过度强调了文化课的学习,而阻止了他的许许多的爱好和控制了他更多的课余时间,限制了他的课余文化生活,会给他带来更多的烦恼,使他感到人身不自由,受约束,被禁固般难受,没有人生乐趣,他会越来越不愿意学习。当他感到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之时,他会对人生的意识产生质疑,到了这个时候,那可就坏了!
一位12岁就考上武汉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在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这位让父母感到无比自豪的少年大学生的回答是:我想拥有一把刀。记者问道:要把刀干什么?答曰:把爸爸妈妈杀掉!记者惊鄂:为什么?答曰:他们剥夺了我的童年,别人都有幸福的童年,无没有,我狠死他们了......!
如果你对世界舞王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人生有所研究,你一定会了解到他从小正是因为被父亲逼着学习唱歌跳舞,到处表演挣钱,而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可以说,当他有了钱,成年之后,他还深浸在为找回那曾经失去的童年而不停地追求着,付出着,甚至不惜投入巨资。并且他的名誉,他的人生就毁在这处追求上。因为小时候没有快乐的童年,使他一生都不快乐。
从小拥有个人的兴趣爱好是自己的权利,不应该受到父母过度的干涉,反而要予以支持。
法国著名的世界级钢琴大师理查德可莱德曼,是世界上唯一获得一架金质钢琴的钢琴大师,但他的两个女儿一个酷爱蓝球,一个做了医生,都不太爱钢琴。这一定不是理查德个人的愿望,但他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在外人看来,理查德本人可惜,他的孩子们可惜。因为,理查德空有那么高的钢琴水平,别人拜他为师,求之不得,而他的子女却远离他的爱好特长而去,十足的可惜!
全金钢琴得主理查德可莱德曼的两个孩子没有爱上父亲的爱好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家长只培养他对学习感兴趣,只对他对学习的兴趣感兴趣,这个孩子将来可能什么兴趣也没有,尤其是没有学习兴趣。
从小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这将是一个没有任何兴趣可言的无趣之人。一个无趣的人,何来生活情趣!
一个不能从小拥有选择个人兴趣爱好的人,他在填写中招志愿时就没有主动选择的能力;他在选择高考志愿时,也就没有主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能力。因为他不具备人生的选择能力。
没有主动选择能力的人,一生中处处被动,严重缺乏个人人生的决择能力。
逆反本不该产生,叛逆本不该存在。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是排除和降低逆反心理的根本所在。
逆反产生的主要因素不在学生,而在家长,而在老师;不在孩子,而在于成年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