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评论浅谈塞尔比世锦赛二次夺冠

32局,耗时近12个小时,世锦赛终于结束了。

往年世锦赛决赛总是令人血脉喷张,今年却沉闷的令观众席上的球迷昏昏欲睡。这并非丁俊晖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塞尔比把比赛拖得太磨人了。塞尔比的”磨“综合了希金斯母球的精准控制,还有艾伯顿的拖沓节奏,取之精华并将之升华。塞尔比出杆速度并不慢,但整体比赛耗时较长,原因在于其刻意将比赛拖慢。不但将磨功用在赛场上,还将这种压抑的氛围延伸到比赛之外。

名将亨德利,奥沙利文,罗伯逊,艾伦都对塞尔这种战术颇有微辞。赛制本就冗长,塞尔比更将赛制无限制地延长。半决赛,决赛,有好几局比赛时间超过70分钟。相比于标榜绅士运动的斯诺克,塞尔比这种战术为广大球员所不接受。不得不承认的是,塞尔比这种将比赛拖沓延长的战术,往往都能对对手产生很强烈的影响,磨得对手失去手感,自己的状态却能保持得不错。静静的等待机会,像蛰伏的毒蛇,一击致命。年世锦赛决赛对阵奥沙利文,7-10落后愣是被塞尔比追成12-12。第四阶段回来奥沙利文手感全无,14-18,塞尔比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锦赛冠军。

塞尔比的策略,是故意把局面打乱,或者开球将黑球围死,或者在黑球点位不佳的时候,用防守故意将黑球打死。对手即使上手,没有高分值彩球做连接,也很难一杆拿下比赛。塞尔比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再找机会拿下比赛,隐隐的透露着”阴谋“与”阴险“的味道。

笔者翻阅近几年的数据,发现塞尔比的比赛,数据相当平庸,但往往都能拿下比赛。今年的半决赛,塞尔比的总得分数为,傅家俊为,塞尔比每局的平均得分为47.38,傅家俊则为54.13。过百及50+的数据上,塞尔比以8:12落后于傅家俊,但是这场比赛塞尔比还是赢了。决赛,塞尔比每局的平局得分为57.75,丁俊晖为51.88,过百及50+数据上,塞尔比8:13再次落后于丁俊晖,这次的胜者还是塞尔比。

笔者总结了一下近十年世锦赛决赛的数据,请见下图:

从数据中能够明显看出,几乎90%的冠军,平均每局得分要明显高于亚军(除年)。在单杆过百及50+的总数上,有8个年头冠军要明显高于亚军,仅有的2年冠军和亚军数据持平,甚至冠军在单杆过百及50+总数不如亚军。很巧合,这两年的冠军都是塞尔比。每一年冠亚军平均每局得分分差上,年的决赛5.87分,仅仅小于年的1.90分。由此可以看出实力差距并非如某些球迷所言。

近十年冠军表现排行榜,前5位被希金斯和奥沙利文牢牢地握在手里。塞尔比2次冠军的表现分别排在第6和9位。近十年亚军表现排行榜上,丁俊晖排在第3,仅落后排在第二的奥沙利文0.03分。塞尔比的表现则排在第5位。

丁俊晖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塞尔比吗?在稍后的实况录像回放中,央视打出了这么一句话:

观众的感觉是:“终于结束了”,而不是“这么快就结束了”,前者是兴味索然,后者是意犹未尽。很明显将本就发展迟缓的斯诺克运动再次推向绝路。

斯诺克发展了这么多年,冗长的赛制一直被球迷和媒体所诟病。但我倒是认为,真正控制比赛的是双方球员。如果双方球员能将比赛打得精彩,即使赛制长,观众也会保持足够的激情去观看,并且不会感觉到疲倦。相反,球员如果让观众都感到乏味,那么这项运动距离消亡也就不远了。球员给斯诺克运动带来的影响不仅在球场之内,更深刻的是球场之外的氛围。

别让斯诺克这项诞生了百年的运动消亡在我们这个时代!

作者:荒年留住谁的容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ly/8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