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工业国如何挑战金融霸权

咋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983854.html
昨天那篇讲中美关系的文章被人投诉删了,为保平安,还是少谈时政,我们还是继续聊英国的历史。接下来的这段历史,是关于英国挑战当时的荷兰霸权的第一次英荷海战。这场海战也拉开了英荷两国长达百年博弈的序幕。过程中又有法国第三者插足,成为英法荷三国杀。正是长期的战争,催化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后一轮战争与美国独立战争同步,使得荷兰彻底失去海上霸权,英国也痛失自己的北美殖民地(也就是美国),也拖垮了法国引发大革命。这就是四百年前崛起工业国挑战金融霸权的过程,其中很多逻辑与今天的中美博弈以及中美欧三国杀具有内在相通之处。砍了国王查理一世之后,克伦威尔又对内镇压了群众运动,对外征服了爱尔兰、苏格兰,粉碎了查理二世复辟的企图,镇压了一切“反革命分子”,总算使英格兰共和国度过了初创期的危险岁月。但是,他还有一个重大危机没有解决:他是打着反对独裁者的名号闹革命,结果自己变成了新的独裁者,别的“反革命”可以镇压,总不能自己镇压自己吧!幸好,托马斯·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及时出现,给克伦威尔找到了政权的立足点。在霍布斯看来,国家就像一个伟大的巨人或怪物“利维坦”一般,它的身体由所有的人民所组成,它的权力来源于所有人民让渡的自然权利,它的生命则起源于人们对于一个公民政府的需求,否则社会便会陷入因人性求生本能而不断动乱的原始状态。人民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与国家签下的社会契约,当利维坦无法再保护其人民时,这个社会契约便会等于无效。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之后,困扰克伦威尔心头许久的迷雾一扫而空。对,我就是上帝选中的把英国塑造成利维坦的那个人!一定是上帝把这个霍布斯送到我面前的!在随后克伦威尔发表的言论中,他把自己比拟为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的摩西,英国人民曾在埃及(斯图亚特王朝)受到奴役,他们逃亡出来渡过红海(英国内战),正在荒漠(当前的混乱状况)中苦苦挣扎。英国人像当年的犹太人一样,是牢骚满腹、难以制服的,他们需要有一个卓越的领导人摩西(克伦威尔)带领他们走到流淌着蜜与奶的迦南之地(富裕美好的未来)。利维坦政治叙事的现实指向,就是要挑战荷兰的海上霸权。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荷兰是英国新教革命的重要输出地,是英国用来牵制西班牙的重要战场。荷兰的独立战争,某种程度上也是英国与西班牙的代理人战争。然而随着伊丽莎白一世归天,都铎王朝终结,英国自身陷入内乱,让新生的荷兰共和国轻而易举地抢走了海上霸权,伊丽莎白一世半生奋斗,给荷兰做了嫁衣。荷兰掌握了贸易霸权之后,借着自由贸易之名,大肆扩张海洋势力,把持着海上霸权。在俄国和波罗的海各国,北美殖民地和东亚各国,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区的广大区域,荷兰人倚仗资本雄厚,基本上垄断了各国的贸易,并到处排挤尝试与之竞争的英国商人。在自由贸易的规则之下,英国说什么也玩不过荷兰,因此克伦威尔的对策很简单,直接掀桌子开干!这就好比美国在5G通信方面玩不过中国,直接掀桌子开干,不择手段打击华为一样。由于当时大部分海上贸易都被荷兰人所控制,克伦威尔的策略是通过军事手段,打击荷兰的海上力量,夺取海上霸权。克伦威尔按照新模范军的改编方式,对海军进行了整顿,加强海军训练和管理:改善水兵的薪饷膳食;制定“奖金”制度,犒劳俘虏或击沉敌舰有功的士兵。他将一批新模范军的部下变为海军将领,其中,新模范军将领罗伯特·布莱克(RobertBlake)被提拔为海军司令。布莱克出身于一个船主家庭,在加入新模范军前,一直从事海上贸易工作。同时,英国海军迅速扩充,英国虽然多年未打海战,也没什么海外贸易,但是拥有一支从纽卡斯尔——伦敦的煤炭贸易船队,并且有大量在北海和大西洋从事远洋鳕鱼捕捞的渔民,提供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水手,海军人员扩充至3万人。中国军迷圈有句玩笑话,叫做“保家卫国靠渔民”,说的是在中国与某大国的海上对抗中,往往依靠渔船打捞声呐,干扰对方舰船的行动。比如,年中国海军某新型潜艇刚刚部署在海南某基地,为了了解该艇的详细信息,美国特意派遣了所谓的测量船“无暇号”前往南海进行侦察活动,美方在到达我国专属海洋经济区后开始投放声呐浮标,没想到的是“无暇号”前面扔一个,中国渔船就在后面捞一个,扔多少捞多少,这一行动迫使“无暇号”被迫返航。此事过后,美方并不死心,在同年五月初又派遣“胜利号”携带最新的拖曳式声呐前往中国进行侦察活动,美方本以为是拖曳式的声呐中国渔民总捞不走了吧,没想到事情又发生了,中国发现渔网捞不起来便用鱼竿一遍遍的敲打声呐,希望能将其敲断,一时间参与此事的渔船多大五艘,这让“胜利号”慌了手脚,竟开始使用高压水枪驱赶中国渔民,没想到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中国渔民,大批渔船赶到,包围了“胜利号”,并开始想起投掷木头,阻止前行,见此不妙,美方舰艇一方面用中文请求留条出路,一方面加速逃跑,就在双方不停的斗智斗勇期间,“胜利号”总算是逃脱了包围,但美方心中的阴影相信短时间都难以磨灭。“保家卫国靠渔民”,这在英国历史上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平时是渔民,换身衣服就化身海盗,战时则受国家召唤成为海军,这是海上游牧民族的基本操作。美国的全民持枪,也是这一传统的保留,如果需要,美国扩军备战的速度极快。英国战舰数量从年的39艘猛增至年的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层甲板、并拥有60至80门炮的大型战舰。其中最大的海上主权号(SovereignoftheSea),排水量为吨,三层甲板门重炮,水兵多人,最大的炮弹净重60磅,一次齐射的炮弹重达1吨。海上主权号及其设计者彼得·佩特(PeterPett)海上主权号算是查理一世留下的遗产,于年开始建造,设计造价高达4万英镑。造这艘船的资金,正是激起全国普遍反对的船税。这艘船的建造,遭到了英国航行管理机构中长老派人士疾风骤雨般的批评。他们为海上主权号的巨大尺寸所震惊。他们坚定地认为,“人类的才艺与智慧,决不能建造完备而又适于军用的备有三层火炮的舰船。”而且他们坚称,舰只被迫需要露泊在开敞锚地时,没有锚可以定住这一庞然大物,他们的理由听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锚与链也应比例相称,就算能够造出来,它们也没法处理。人的力量既拉不动它们,也没法操纵它们。就算能够办到,就安全而言,舰只也不能获得丝毫保证。因为在大风暴中,锚链能不能定得住这种巨船,还使人疑虑。”这些所谓的“专家”们在技术上是无可救药的短视和保守,就如同明朝宫廷中的那些腐儒们一样,如果让他们掌权,英国能不能崛起将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查理一世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对,该船如期于年下水,在20年内都是世界最强战舰,只不过他是永远没有看到这艘船战斗的机会了。克伦威尔清扫了长老派势力,使得查理一世富国强兵的愿望得以持续,该舰曾6次击败荷兰军舰,3次击败法舰,是英国战舰中著名的“常胜将军”,这位被砍掉头的国王在九泉之下如果得知,也可以瞑目了。这艘长期作为英国旗舰的传奇战舰,最后的结局却十分令人唏嘘:年,一名厨师在舱内不小心点燃蜡烛,导致该舰整个被烧毁(这名厨师的杀伤力,比整个荷兰舰队还要厉害)。正如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好人理查德号”,前不久失火少了整整四天,估计也要报废了,这名引发火灾的水兵,杀伤力也不遑多让。查理一世造船充满了花里胡哨的浮夸风格,海上主权号有很多彩绘浮雕,这些对于一艘战舰没什么卵用,还白白浪费钱财,导致这艘船的实际造价达到了6.5万英镑,超支了50%还多。克伦威尔造船就务实得多,吨位在吨左右,6~70门炮,长宽比较长,在火力、灵活度、适航性上取得平衡,而且船上几乎没有装饰,充满清教徒简约的风格,也比较省钱。年下水的法国“皇家太阳号”(说到浮夸,谁也比不了法国人,该舰的命名来自于那个让整个欧洲颤抖的外号——“太阳王”路易十四,一种被闪瞎双眼的土豪金气息扑面而来)自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之后,停顿了五十年之久的英国富强之梦将在第一次英荷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重启。英国海军人员基本是本土培养的海员,他们的军官是职业军人,服从命令,团结一致,他们的战舰建造得非常坚固,配备有强大的火力,但是缺点是船只吃水深,舰体庞大,不灵活,桅杆和索具尺寸较小,相对于荷兰船只航速比较慢。英国海军上将罗伯特·布莱克认为,英国海军虽然有过辉煌的过去,但是相对于已经称霸海洋几十年的荷兰海军,如今的英国舰队无论操船技巧和火炮准确性上都远远不如,只能靠比荷兰更为严格的纪律才能取胜。他大胆引进了陆军作战注意队形和整体效果的战法,将舰队分成红、白、蓝三个支队以便于指挥。罗伯特·布莱克:我将证明,海军和陆军是一回事!梅迪纳·西多尼亚(英西大海战中无敌舰队的指挥官):年轻人,你太狂了,老夫当年也这么想,被你们英国人玩残了……罗伯特·布莱克:各舰都有,向前看齐,齐步走!荷兰舰队的构成形态比较特殊,由5个省的海军部下属的舰队构成,这5个海军部分别为:阿姆斯特丹,马斯,北荷兰,泽兰以及佛里斯兰。这五个海军部拥有独立的税收和舰队,互不统属,彼此即竞争又合作。荷兰是由7个省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邦,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连执政也没有(威廉三世在战争爆发时刚两岁),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荷兰就是缩小版的欧盟,欧盟就是扩大的荷兰。因此,荷兰海军很不团结;荷兰人天性自由散漫,擅长做生意不擅打仗,大量雇佣德意志人,法国人,丹麦人甚至是英国人来作战,这些人打仗无非是混口饭吃,缺少爱国精神的激励,更加使得这支舰队缺乏凝聚力,在不利战况下士气很容易崩溃。由于荷兰海岸多浅滩,荷兰战舰体形较小,吃水浅,火力配备并不强大,防护也不足。荷兰当时最大的战舰是布雷德罗德(Brederode)号,配备有59门炮。如同拼图一般的“联省共和国”——荷兰布雷德罗德号在一系列战备完成后,英国人开始蓄意冲着荷兰挑衅。英国外交官有句名言:我们的任务就是挑起战争,然后将责任推到对方头上。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传统,就是做事没有底线,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敢于打破任何惯例。只要获得胜利掌握了话语权,一切都不是问题。年2月,英国议会派出两位特命全权大使出使荷兰,提出两国应该结成更紧密、更真挚的同盟,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在国际条约和国际同盟中,两国应该像一个统一的国家那样采取行动。上面这段外交辞令翻译成人话,实质上就相当于:让荷兰成为英国的一部分,荷兰三级会议应服从英国议会的决定,两国成立英荷联合王国。荷兰的势力当时正如日中天,阿姆斯特丹是欧洲的金融中心,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掌握着利润丰厚的海外贸易,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军以及最庞大的商船船队;在亚洲、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利润最丰厚的香料贸易、奴隶贸易、皮毛贸易和蔗糖贸易都掌握在荷兰人手中;而英国只是一个刚从长期内战中恢复的国家,海军已经几十年没正经打过仗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被荷兰人逼迫得可怜兮兮地东躲西藏。这话听在荷兰人耳中,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英国人想钱想疯了?还是发烧烧糊涂了?此时,荷兰正处于第一次无执政时期,平时各省代表吵得不可开交,在这个问题上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荷兰三级会议断然拒绝了英国的无理要求。紧接着,英国酝酿已久的《航海法案》于年10月正式颁布,其中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送到英国、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国有关殖民地的船只运送;不许英国商人进口中介商品;只有英国船只所捕的鱼制成的鱼品才许可在英国进口,从英国出口的鱼品也必须由英国船只运送,等等。这就好比马云说,以后阿里巴巴旗下网站卖的东西一律由菜鸟物流运,其他快递公司不得插手。其他快递公司还不得疯啊!荷兰人一看,我勒个擦,这就是冲我们来的啊,谁不知道我大荷兰是世界第一物流公司!他们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英国废除这一法案,遭英国的断然拒绝。荷兰人心想,英国你以前海军确实曾经牛逼过,但那都是老黄历了,我们荷兰人在海上横行几十年了,西班牙舰队那么屌,最后还不是被我们荷兰人打残的,我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还能被“李狗蛋”吓倒嘛?这里解释一下,“李狗蛋”源自法语“Lesgoddams”,是法语中对英国人的蔑称,英法百年战争中,有很多英国士兵被法军所俘虏。他们整天在牢里大喊“Goddamn”,渐渐就被法国人引为对英国人的戏称,荷兰人也跟着法国人起哄,于是就成了对英国人的蔑称。荷兰在年大量征用武装商船,使海军舰艇扩充至艘。而英国在海军原有海军的基础上,紧急动员了艘武装商船,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年5月,英国海军上将布莱克率领20多艘战舰在多佛海峡巡逻,与荷兰海军上将马顿·川普(MaartenTromp)率领的42艘为商船护航的战舰不期而遇。这位荷兰海军上将,跟现任美国总统都叫“川普”(只不过后者拼作Trump)布莱克要求荷兰海军下降军旗向英国国旗致敬,川普心想凭啥啊,你是海军我也是海军,我为啥要向你致敬?于是断然拒绝。已经处心积虑挑衅多时的英国,终于找到了开战的借口。布莱克下令开炮轰击,双方大炮互射4个多小时,荷兰损失了2艘战舰,布莱克的旗舰“詹姆斯”号被射穿了70多个弹孔。第一次英荷战争由此正式爆发。这场长达百年的战争起因,居然是关于致敬的问题。如果当时荷兰人忍气吞声,给英国人致敬,是不是就会避免战争了?这就是如今中国国内很多所谓理性派的观点。实际上,这就是大灰狼责备小白兔不戴帽子的问题,一个借口而已。从此,英荷这两个曾经在一个战壕中的战友,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进行了一番有关“正义”的辩论。川普是荷兰海军历史上最伟大的海军上将之一,在年唐斯海战中,他指挥荷兰舰队重创西班牙舰队,使得后者一蹶不振,彻底交出了海洋霸权。自此,海上贸易成为荷兰人的天下。曾经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而名噪一时的英国海军,在国内长达几十年的内斗的影响下长期无所作为,已经再次变得默默无闻,在欧洲其他国家眼中变成了不入流的力量。与初出茅庐的英国海军交战首战受挫,使得川普憋了一肚子火。年12月,川普率领一支由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护送余艘商船前往大西洋。当舰队行至邓杰尼斯附近时,突然遭到布莱克率领的42艘战舰的袭击。特罗普率舰队沉着应战,荷兰人凭借着高超的操船技术一举击沉英舰3艘,击伤6艘,俘获2艘,大获全胜,英军则暂时失去了制海权。布莱克事后总结这次战败的经验教训,认为纪律涣散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把6名临阵逃脱者(包括他的弟弟本杰明)撤职查办,并制定了英国海军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纪律条令。条令共分三十九条,其中有二十五条最高可判处死刑。例如,条令第七条规定:“每一名舰长和军官,都应该以身作则,并按其职位激励、鼓舞水手和兵员英勇作战,不得表现怯懦、临敌逃跑、祈求饶命,如有违反者应判处死刑或类似的其他惩罚”。第十四条规定:“在任何应及时作战的情况下,逃脱、或后退、或不投入战斗,以及不尽力俘敌、射击、厮杀或致伤敌人的”判处死刑。此前,英国海军虽然经过整顿,但是仍然保持着自由散漫的海盗作风,通过布莱克的严厉整顿,纪律条令对英国海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脱胎换骨,变成了一支如同新模范军那样的铁军。英国作家戴维·豪沃恩写道,正是布莱克“奠定了海军的传统,这些传统在以后数世纪中,一直是英格兰国家荣誉的柱石”。荷兰人的运气也是糟透了。6月26日川普率领舰队发现了在设得兰的英国舰队,正打算与之交战,一场风暴突然袭来,狂风将荷兰舰队吹的七零八落,编队也溃散了,而布莱克的英国舰队却躲在桑德湾里避过了这场风暴。川普只得率领不到40艘战舰返回荷兰(其余被风暴吹散的战舰陆续自行返回),最后一共有12艘战舰或是触礁或是搁浅损失掉了。这次灾难,使得川普遭到了政敌们的猛烈攻击,随后他被荷兰三级议会很不体面地罢免了。但是,川普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大内讧国”荷兰又岂是浪得虚名,新的主帅遭到了舰长和水手们的冷遇和讥讽,无奈之下只好再让川普出山。年2月28日,川普率领80艘战舰护送约艘商船,在返回荷兰的途中,在波特兰海域与约70艘战舰组成的英国舰队遭遇。双方在海上激战了整整3天,布莱克大腿负伤,鲜血如注,仍咬牙坚持指挥作战。此役荷兰海军损失惨重,11艘战舰与30艘商船或被击沉或被缴获,阵亡人员近。英国方面仅损失1艘战舰,伤亡多人。波特兰海战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相对于荷兰的战略优势。从此,战局向着有利于英国的方向发展。战后,布莱克因伤重暂时离职休养,由内战中归降国会的前保王党军官乔治·蒙克(GeorgeMonck,年至年)接替。后来,布莱克没有重返英荷战场,而是指挥英国对西班牙的战争(年至年),他于年袭击了西班牙的圣克鲁斯港,用舰炮摧毁了西班牙分舰队和岸基炮群。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胜利,它开创了海战史上第一次用舰炮打击岸炮的壮举。同年夏天,病重的布莱克奉召回国,还没有靠岸已溘然长逝。乔治·蒙克(设计台词:我以前是保王党,后来归降了国会,现在为克伦威尔效力;以前我是步兵,后来指挥炮兵,现在指挥海军,我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克伦威尔死后,蒙克也是王政复辟的关键人物。波特兰海战之后,英国重新获得了多佛海峡以及北海水域的制海权。英国国内动员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赶制战舰,海军实力进一步膨胀。荷兰由于金融业发达,依靠金融和贸易轻松挣钱,已经走上了脱实向虚的不归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其造船业虽然发达但仅善于制造商船,战舰需要大量火炮以及其他辅助设备依赖进口,损失战舰难以得到补充,两国工业基础方面的差距显现出来,英国的战略优势进一步加大。借用马克思的话说,英国的产业资本主义开始碾压荷兰的金融资本主义。除了生产能力的差距,在军队建设上,英国海军也走到了时代的前沿。通过总结前几次海战的经验教训,英国海军在年颁布了两个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文件:《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和《战斗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前者明确规定:舰长在航行和逆风时,不得随意抢占有利的顺风位置,而应保持队形并遵从上级指挥;一名舰长决不能抢风到中队长官的前面。另外它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联络信号,用火炮、旗语、灯光等工具,通知各舰航向、航行位置以及停船、下锚、召集会议等事项。后者则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战列线战术的地位,并说明了如何保持一线队列进行各种战斗行动。相对于六十年前的英西海战,此时大炮的口径和威力都有大幅提升,但是相对于摧毁船体这个目标来说,威力还是不够。即使是主力舰所能发射的最大的32磅重的炮弹,也不能在它穿入船体时造成很大的弹洞,炮弹击中船体时带起的橡木碎片可能会击伤船员,但是船只的整体结构大多完好无损,只有火势蔓延才有可能焚毁船只,或者中了太多的炮弹使得船只损坏到快要散架的地步。因此,海战的关键仍然是尽量高密度的炮弹投射。战列线战术的实质,是将陆军作战方式运用于海军,战舰就如同一个个纪律严明的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与敌人较量,战舰侧舷大炮的齐射,就如同火枪队的排枪一样。实践证明,这一改进是卓有成效的,对于战斗力的充分发挥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在海军战术的发展史上堪称是“一个巨大的迈进”。英国海军大踏步创新的同时,荷兰方面仍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继续采用传统战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此后,双方还爆发了一系列规模空前的战役,几乎每次海战双方都要投入2至3万名水兵,-0门大炮,其作战次数之多,在欧洲的海战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仅在年5月至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英国蓄谋已久,其战略瞄准着荷兰的命门。荷兰以贸易立国,而荷兰所有重要航线,都要经过英国附近的多佛海峡和北海。因此,英国海军制定的战略是封锁多佛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使荷兰经济崩溃,迫使荷兰人投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海军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以确保其的绝对制海权。二战中,美国也是采用类似的战略封锁日本的海上贸易线,迫使日本孤注一掷发动珍珠港偷袭。在能源输入日趋重要的今天,中国孜孜不倦地针对能源贸易路线进行布局,尤其是要打破扼守马六甲咽喉的新加坡对于能源贸易路线的垄断地位,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对于依赖海外贸易的国家,海外贸易线就是国家的生命线!为了实现打垮荷兰这一目标,除了封锁贸易线路之外,直接打击荷兰进行海外贸易的船只和据点,也是重点考虑对象。英国除了封锁荷兰的贸易航线之外,还派出舰队到苏格兰北部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到北海击沉或捕获荷兰的捕鱼船,甚至进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和北欧、东欧方面的海上贸易。在加勒比海域,英国舰队也在搜捕荷兰船只,切断新尼德兰与荷兰本土的贸易。新英格兰殖民地也配合英国海军,攻击新尼德兰的贸易点。毫无疑问,这种绞杀式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荷兰经济方面的打击是致命的。反观荷兰,他们的立足点是维持航线畅通,因此大部分战役都是荷兰护航舰队与遭遇的英国舰队被动作战,再加上还要保护商船,本就处于不利局面。加巴德沙洲海战失利后,荷兰已经完全丧失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荷兰的贸易路线被完全切断,经济一度陷入瘫痪。为了挽回败局,川普决定进行一次“敢死队”式的决战,他重新扩充舰队主动出击,寻求与英国海军决一死战。8月10日荷兰海军的艘战舰(其中特罗普指挥82艘,德·鲁伊特指挥24艘)与蒙克指挥的艘英国战舰在斯赫维宁根海面遭遇。战斗从早晨7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战况十分激烈,主帅川普不幸中弹殉国。荷兰那些本来就是收钱打仗的军官士兵一看,我大荷兰这是药丸啊,风紧扯呼吧!有25名舰长临阵操舰脱逃,于是荷兰一方崩溃。荷兰以惨败告终,损失了15艘战舰,伤亡多人。而英军仅损失了2艘军舰,伤亡多人。斯赫维宁根海战之后,荷兰彻底失去了制海权,英国进行绞杀式封锁重创了荷兰经济,成千上万只满载货物的商船被迫躲在港内,使荷兰海外贸易锐减,财力枯竭,工厂倒闭,农村荒芜,工厂倒闭,乡村到处是乞丐,城镇的街道长满了荒草,昔日的闹市阿姆斯特丹竟有所房子空无一人。曾经的世界头号强国荷兰处于一种民穷财尽的窘境,被迫与英国进行和谈。年4月15日,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同意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此后,已有五十年历史却做了五十年屌丝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摆脱了荷兰人的压制而且得到国家的支持,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机会,年时资产已达到了37万英镑,为日后成为有史以来最屌的公司打下了基础。第一次英荷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为了东印度公司而发动的战争。第一次英荷战争的辉煌胜利,使得克伦威尔的国内威望达到顶峰,他的功绩超过了英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国王,被狂热的英国人当作英国的凯撒。诗人沃勒写下这样的诗句,赞颂克伦威尔的功绩:英舰千艘霸海天,夷艇垂蓬表恭谦;军威远震如风吼,四海扬帆漫无边。(这是最为信达雅的翻译版本)德莱登则直接对克伦威尔本人进行歌功颂德:他使我们在大陆上行动自由,而我们以前则受制如囚;他送英国雄狮去保卫更崇高的目标,教它首先在布鲁塞尔发出怒吼。英国“凯撒”——奥利弗·克伦威尔“凯撒”一词,在西方语境中代表着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是功勋彪炳,无上荣耀,另一方面它也代表着专制独裁。比如年纽约中央公园上演的舞台剧《凯撒》中,其中的凯撒扮演者处处影射总统川普,引发一时轩然大波。在其中一天的演出中,两个右翼保守派的年轻人跳上舞台进行抗议,其中一个是24岁、自称右翼调查记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劳拉·鲁默(LauraLoomer),她高喊:“停止对保守派的暴力合法化!你们这是剑指川普总统!”《凯撒》剧照罗马共和国的独裁官凯撒军功彪炳,声望无人能及,罗马元老院担心他会加冕为皇帝,将其刺杀。英格兰共和国的克伦威尔同样军功赫赫,声望一时无两,他的命运会如何呢?

本文为英国史第三部《斯图亚特的魔笛》系列连载,欢迎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ly/8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