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middot老城麦芽糖乳白色

走至福鼎市区路边亭的老巷口,忽而看到一辆小小的旧三轮,一位操着浙江口音的大叔站在边上,若非大大的麦芽糖招牌,谁也不知这车上藏着的就是儿时最喜欢的麦芽糖,没有吆喝,也没有揽客,就是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等待偶尔的停步驻留,似乎到这躲闲才是他今天出来的目的。

犹记得十几二十年前“叮...叮...叮...”耳畔忽然听到串串清脆悦耳的叮叮声,声音由远而近,寻声望去是一个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拿着一个小铁铲和小铁锤的老爷爷,我们自觉地排队站在车前,等着老爷爷给大家带来的惊喜,再往他身后一看,我们惊喜地发现车原来后座的木盒子里整齐地码着一排排麦芽糖,那随风飘扬而悦耳的声音,带着莫名的亲切,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遥远而熟悉的儿时。还记得小时候,晨光仍浸透在朦胧的雾气里,每当听见风中依稀传来的“叮叮”声,附近的小孩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兴奋地跑回家去寻那些可以换糖的废品,原来麦芽糖又如期而至了……

货筐上那边一片薄薄的白棉布,似乎有些拦不住下面的美味,小朋友们在边上等着“百宝箱”开启。老爷爷呼地掀开白布,只见一块块白白的麦芽糖整齐地躺在筐子里,撒着白色粉末点缀着,如一个个士兵等着孩子们的检阅。它没有华丽夺目的外衣,也没有芳香四溢的诱人气味,开始时你甚至要多花点气力才能咬动它,但一旦它融化在你口中,它便会与你的牙亲密相缠,只有嘴角沾满了的白白的粉末才能证明我们曾经的狼吞虎咽。

做麦芽糖可是个手艺活,工序也是较复杂的,首先要将小麦用水浸泡,让其发芽,然后沥干、晒干,将晒好的麦芽放入搅拌机中粉碎。同样用水浸泡糯米,泡好的糯米与碾碎的麦芽放入大锅中兑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蒙上厚厚的布,使它们充分发酵。将发酵好的糯米饭榨出清清汁水,放入小火熬煮,说话间锅里已经冒出了大气泡;熬煮,同样考验着做糖人的手艺,温度、火候、力度的控制全凭着几十年来的经验,拿起搅棍,浓稠的琥珀色正是令人魂牵梦萦的最佳糖色。

糖浆出锅时,那细如发丝的糖丝,沐浴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倒入铺满面粉的筛子上冷却凝固成了琥珀色的小饼,沾着细薄的面粉就像是出嫁的女子施了层薄薄的妆。紧接着才是技术活,做糖人将小糖饼摊凉放置,放在糖钩上,像变戏法似得将糖拉开甩回,麦芽糖像是有了生命一般,在空气中摇曳着身体,从张扬的琥珀色慢慢变成了温润的白色,再回暖塑性,才成了我们手中的麦芽糖。

80后们,还记得绞绞糖么?那便是麦芽糖带给大家的琥珀色回忆。一群小孩左右手各执着一个棍儿,麦芽糖在棍间飞舞着,双手一分,糖就止不住地下坠,再用手快速的一绞,糖浆便又缠上竹签,绞来绞去,次数多了,那黄色的外表下渐渐显露出条条白线,一张一弛,一股浓浓的苕香味便慢慢散开来,多想一口下去,却舍不得绞时的辛苦,只舍得一口口地舔着,那口感香滑,那色香味美,真令人流连忘返。

时光开始陈酿,藏匿在阳光的角落里,想起那时候金黄色的奔跑,还有那弥漫在空气中麦芽糖的香甜味儿。我不知道它有多受欢迎,但在我心中,它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存在。麦芽糖的梦想继续飘散,在晴朗的天空下记叙着甜甜的童年,唤着淡淡记忆。

文:管阳镇黄怡图:张晋部分来源网络

幸福福鼎编辑部综合整理

幸福福鼎编辑部现已向社会征稿,欢迎广大读者投稿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ly/9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