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订阅新京报人物
10月20日,首都机场工作区,马拉松跑者王德亮。新京报记者李飞摄
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13周年。13年,是风华正茂的又一次启程。
这一年,新京报记录了千万张面孔。他们或是国情大政影响下的“二胎母亲”,凭借一己之力追凶17年的农妇;或是在湄公河行动后坚守边防的缉毒民警,在创新潮头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大山深处悬崖村的孩子们;或是大贤村受灾村民,电信诈骗后死亡的准大学生……
喧嚣、复杂的年代,更需要对世界抱有最初的信念和理想,爱与良知。
在新京报创刊13周年之际,我们推出“面孔”系列报道。回看这些新闻人物的无奈与疼痛,幸福与欢愉。他们脚下的土地和脸上的光,雕刻着时代的印记,意喻着前进的力量。
本期面孔:马拉松跑者
文|新京报记者杨静茹编辑
苏晓明
美编
顾乐晓郭屹校对
郭利琴
?“4:40起,6:43:10体育场跑步10公里,7:44:30结束,用时61分20秒,戒酒第32天,练字第12天。”
这是飞机维修工程师王德亮10月20日的跑步日记。上周末,他连续两天完成承德马拉松和长城马拉松两个全程马拉松,行话称为“背靠背”。
跑步四十年、跑马十三年、个马拉松完赛奖牌,60岁的他是圈内元老。他眼看着跑步从无人问津到风靡全国,“我九几年的时候在路上跑步,别人看我的眼神都是奇怪的,他们估计想这人是不是神经病啊。现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