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网上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04561.html
欢迎点击订阅随波逐流WHU,转发请注明出处呦~
王燕
分享者
“
王燕,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出国培训项目招生办公室主任。曾旅德八年,做过汉堡中文学校教师。教书育人,东游西逛,研究中外教育。在德国因寂寞而爱上读书,遭抢劫而思考生死,做义工而找到自己。回中国后“随波逐流”,发现了一个读书思考的小宇宙。
1
序
1
暂停我们匆匆前行的脚步,在湖北省博物馆的“文明之海”里随波逐流。
一件件精美的展品把我们带回那个神与人亲密接触的时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看破命运的悲剧,大气磅礴的建筑,理性无邪的雕像……,展示着无人企及的古希腊文明。在雅典卫城的废墟上,在地中海荡漾的波涛中,打捞起一个个令我们感动和激励的人物:盲诗人荷马的吟唱,赤脚雅典街头的苏格拉底,广场上雄辩的伯里克利,温泉关战死沙场的斯巴达勇士,站在世界之巅俯视欧亚非大一统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有凯撒、卢修斯、马可.奥勒留、卡拉卡拉……
“人类的思维其实就是一种视觉思维”。我们视觉里的地中海文明,是战争与殖民。
战争?希腊?希腊化
几块陶片,对于发现者来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如果把它们拼在一起,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出现了。
这个古希腊的双耳喷口陶杯(阿提卡BC—BC),描绘的是为争夺一具尸体进行的决斗。
谁的尸体?他是怎么死的?哪些人在决斗?
死者名叫帕特罗克洛斯,是希腊名将阿喀琉斯的好友。阿喀琉斯与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争执,愤怒地退出战斗。为什么退战?因为抢女战俘不均;没有阿喀琉斯,希腊联军节节败退,为了希腊,帕特罗克洛斯穿上阿喀琉斯的铠甲上阵,结果被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Hector)杀死;阿喀琉斯为报杀友之仇,重返战场;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交锋,不敌而逃,阿喀琉斯围着特洛伊城追了三圈,杀死赫克托耳,并用战车拖辱尸体,惨不忍睹;特洛伊国王普里阿姆只身前往敌营,跪在阿喀琉斯的脚下,用重金、哀求、真情打动阿喀琉斯,讨回儿子的尸体。双方休战,各自举行葬礼。死亡平息了阿喀琉斯的愤怒。
小小画瓶,为我们展开了一场宏大的战争: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战争,发生在约公元前年前后,以阿伽门农为首的希腊联军,穿过爱琴海攻打小亚细亚的特洛伊。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最后,希腊人用特洛伊木马计,摧毁了特洛伊城。
特洛伊战争为谁而打?美女海伦!海伦有多美?当海伦走上特洛伊城头观战的时候,战士们惊为天人:为她打10年仗,值!海伦是希腊城邦斯巴达王后,和特洛伊小王子珀里斯私奔到特洛伊,迈锡尼城邦国王阿伽门农率领希腊各城邦,远征特洛伊讨回公道。征伐十年,各路神仙也站队助战,战争结束,英雄落幕。帕特罗克洛斯死了、赫克托耳死了、阿喀琉斯也死了,英雄们以死亡在战争中留下名誉,真是爱得伟大!死得光荣!勇士奋战为红颜,多么浪漫的噱头!
而真正的原因是:特洛伊的富裕和海上贸易,让希腊人眼红。
“堆出于岸,水必湍之”。
◆荷马雕像
?μηρο?/Homer
约前9世纪—前8世纪
特洛伊战争经数百年民间口头流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写成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于公元前6世纪最后成稿。我们今天的读本,是公元前3世纪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亚历山大里亚的稿本。马克思说,荷马史诗“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各24卷,讲述希腊远征特洛伊的战争,以及毁灭该城后还乡的历险故事,主题是战争与家园。
战争与家园,几千年来,仍然是文明的主题!
荷马讲了特洛伊的故事,证明特洛伊城确实存在的,是德国人施里曼。
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Schliemann—),荷马迷、精明的商人、草根考古学家。他8岁的生日礼物《荷马史诗》,使他相信:如此明确的地理描写、如此宏大的战争场面、如此鲜明的人物刻画,不可能是作者漫无边际的凭空想象,特洛伊城一定真实存在。但找到它,要钱。他去荷兰边打工边学语言,他在美国淘金起家、在俄罗斯炒房并控制染料市场、发克里米亚战争财,赚得盆满钵满。年,他来到希腊,向世人展现了他的梦想,使荷马史诗中文字虚构的国度:特洛伊、迈锡尼和梯林斯文明,重现天日。
大约在公元前的中叶,那时的希腊,默默无闻,根本没有资格让年后的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
那时的爱琴海上,出现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文明:一个是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文明,满怀希望在黑暗中摸索;一个是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富足得光芒四射,优雅奢华。它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最早进入青铜时代,成为当时的海上霸主,南通古埃及,北达希腊,发明至今无人破译的线型文字。克诺索斯王宫的抽水马桶,在年后的欧洲才出现。史家公认,米诺斯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一脉相承,它可能就是柏拉图所描述的亚特兰地斯——消失的乌托邦。
尚武好战的迈锡尼入侵克里特岛,洗劫了米诺斯世界,BC年米诺斯文明消亡,迈锡尼文明闪亮登场。
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统称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
希腊文明中,也是战争连连。
公元前年,第一次希波战争,波斯进攻希腊,在马拉松战役,雅典胜出。从此雅典成为希腊城邦耀眼的明珠。
公元前年,第二次希波战争,波斯再度入侵希腊,温泉关战役,斯巴达的国王列奥达尼率领勇士全部战死,希腊联军胜利。整个希腊步入黄金时代(BC-BC)。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了希腊的黄金时代。公元前到公元前年,伯罗奔尼撒城邦联合攻打雅典,战争持续27年,斯巴达羸了、希腊输了,希腊文明自此衰落。北方马其顿崛起,亚历山大大帝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
亚历山大大帝青铜像
AlexandertheGreat
马其顿王国用马其顿方阵统一希腊,终结了希腊自治城邦的黄金时代。把波斯彻底打回老家,再一路向东,打到印度、阿富汗。亚历山大大帝,世界历史上唯一统治过欧、亚、非三洲的帝王,从小接受的是希腊教育,老师是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博学多才,谈笑只有鸿儒,远征途中带着艺术家、工程师和学者。他本人是希腊文化的骨灰级粉丝,他占领一个地方就建立希腊化的城市,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城,整个希腊文明借此向外传播,形成希腊化帝国。希腊化帝国的边缘在印度的库施,帝国中心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公元前年,33岁的亚历山大英年早逝。他的王国一分为三:安提戈王朝(统领马其顿)、塞琉古王朝(统领亚洲)、托勒密王朝(统领埃及)。亚历山大的死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从公元前年,亚历山大去世开始,到公元前30年,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自杀,希腊化时代落幕。克里奥帕特拉是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她不是埃及人而是希腊人。这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用智慧和美貌周旋罗马征服者,使托勒密王朝延续了17年寿命;她和凯撒、安东尼的爱情非富了人们的想象,填饱了无数艺术家的脑袋和肚子。
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的倒下,开启了全新的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征服了希腊,接收了希腊文化,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在罗马征服希腊的同时,希腊也在文化上征服了罗马。”
“罗马的伟大,在于它超越了城邦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美国学者马文.佩里说。
殖民?移民?拜占庭
腓尼基
腓尼基是紫色之意。人们知道犹太人会经商,不知道犹太人的邻居,腓尼基人,更会也更早经商。腓尼基人发明了从一种蛤蜊身上提炼出鲜亮紫色的方法,为他们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在人们普遍认为走到海洋的边缘就会掉下去的时候,腓尼基人已经驾船走遍了地中海的每个角落。一旦发现适合停泊的港口,他们就在那里建一个城市,形成最早的殖民地。腓尼基人最远的殖民地在北非的迦太基(现在的突尼斯)。腓尼基人的商业活动从公元前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年被罗马人占领,他们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航海家和商人。
公元前年,腓尼基人发明的22字母文字,是现代拼音文字的鼻祖。这是他们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否则,欧美人还在用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
大希腊,不在希腊
与腓尼基人不同,希腊人的殖民或移民却是迫于无奈。公元前8世纪,希腊全境遭遇大饥荒,颗粒无收,为了活命,希腊人只有背井离乡,开始大规模移民。他们捧一把家乡的泥土,带着父母的嘱托,奔向大海,去寻找新的家园。他们历经风浪,筚路蓝缕,在新的土地上安家落户,按希腊人的习惯建立新的城邦,希腊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公元前8-6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几百个殖民地,最著名的希腊海外殖民地包括爱尔尼亚、拜占庭、马赛、西西里岛的叙拉古。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成了希腊人理想的殖民地,后来罗马人将这个希腊居民聚居区称为大希腊地区。大希腊地区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继承了希腊城邦的宗教祭仪和文明传统,且孕育了新的大希腊文明。大希腊地区曾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对罗马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头饰和康塔罗斯杯
图中的文物发现于意大利圣维托(SanVito)。带管形饰的头饰为巴尔干式样,由青铜管饰、环饰、悬挂在小链上的圆形饰片组成;再现了公元前8世纪,大希腊区工匠高超的手工艺和妇女的审美品味。
女人将美丽和财富一并带往来世,却让我们得以窥见昔日地中海贸易的繁盛景象与文明传播的路径。
拜占庭
东、西罗马划分地图
君士坦丁大帝是古罗马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皇帝。公元年,他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他需要唯一的神来统一人们混乱的思想。公元年,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把首都东迁到博斯普鲁士海峡东侧的拜占庭,将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大量政务要员、文艺骨干、能工巧匠随驾东移。公元年,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制。君士坦丁堡成了东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城市,罗马的统治制度、基督教学说、希腊文化及东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它在经济和文化上很快超过了西罗马。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年被日尔曼蛮族推翻,东罗马帝国则一直到年,被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消灭,君士坦丁堡改名伊士坦布尔。东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年-年),史称中世纪。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士坦布尔,同一个地方,不同的称谓,反映出文明交融的轨迹。
公元1世纪“宁芙神庙”中的马赛克壁画(MosaicofaNymphaeum),发现于意大利卡帕尼亚地区。宁芙神庙大量的采用了马赛克镶嵌工艺。玻璃、宝石和各种贝壳被一块块嵌入墙面,几千年来不褪色不脱落,是典型的拜占庭镶嵌工艺代表。各类图案中没有出现人的形象,都是花鸟鱼虫的图形,崇尚自然、拒绝偶像崇拜,这也明显是拜占庭的风格。罗马分了东、西,但文明融通了东西。
移民或殖民,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通。罗马帝国时期,世界上同时存在着四个帝国,从东到西分别是:汉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帝国和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在这四个帝国中行走;也可以说,是这四个帝国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使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开出别样的文明之花。
文明?瓶瓶?罐罐
在陶瓶上讲故事,是希腊人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瓶画,公元前6世纪时蔚然成风。雅典周边发达的制陶业,为绘画创造了条件。瓶画分黑绘和红绘两种。黑绘于公元前6世纪首创于雅典,以红色作底,用黑色线描作画,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神话、战争场面、生活场景。阿马西斯的《奕棋图》,是当时的巅峰之作。而红绘正好与黑绘相反,是黑底红画。红绘晚于黑绘,技术更加圆熟精美。黑绘和红绘的艺术成就,展现了希腊陶工(奴隶)高超的技术水平。
左上:塞浦路斯的彩绘棕榈叶陶杯(BC年)。
左下:迈锡尼的梨形罐陶(BC年)。
右上:科林斯的香油瓶(BC6世纪)。
右下:伊特鲁里亚黑陶骨灰罐上的头盔,表达对战士的敬意。
上图:伊特鲁里亚的卡诺皮克罐,男女老少的骨灰罐。
下图:真正的卡诺皮克罐,是古埃及荷鲁斯王的四个儿子,在制作木乃伊时,分别装一个人的肝、胃、肺、肠并保护它们。
在不同的文明中,早期的陶罐没有什么区别,而陶罐装什么、怎么使用,才体现出不同文明的差异所在。这些精心设计的瓶瓶罐罐,从酒杯、香油瓶到卡诺皮克罐,都是用于接纳今生和来世的所有人类生命形式的空间。生与死,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行,我们在瓶瓶罐罐里见证了文化和文明的更迭发展;它们跨越海洋,将地中海沿岸的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绘成了其伟大历史的华章。
眼见?未必?为实
约翰.伯格(JohnBerger)曾经说,“我们见到的与我们知道的,二者的关系从未被澄清。”
罗马从公元年起成为首都,至今依旧是首都钉子户。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罗马成了人们心中的罗马。圆形斗兽场、爱留斯大桥、引水渠、卡拉卡拉大浴场、万神殿、四通八达的道路,整个罗马就是一个建筑博览会。在这里,不同民族的游客都会翘首仰望古罗马的辉煌。但人们会不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罗马的文化就是罗马的吗?
金橄榄叶头饰,公元前年
金耳环,公元前年。(珠化、花丝工艺)
无论是公元前4世纪的金橄榄叶头饰,还是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的金耳环,我们看到的林林总总的精美艺术品,讲述了伊特鲁里亚文明(TheEtruscans)的方方面面:权力、财富、荣誉、尊严、美貌、时尚、手工艺、祭祀仪式。从来没有一种文明如此辉煌,又如此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伊特鲁里亚文明位于意大利第勒尼安海一侧,中心是现在的托斯卡纳大区(首府:佛罗伦萨)。
年,英国驻罗马领事乔治?丹尼斯写了一本书《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和墓葬》。如果不是这本书,世人永远不会知道伊特鲁里亚独特的文明。
公元前4世纪,罗马攻克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9年,伊特鲁里亚完全并入罗马,自己的语言也被人遗忘,更不用说它一流的工程师、陶工、金匠了,包括罗马宽外袍、罗马数字、法西斯权力束棒等等,全都奉献给了罗马。而这之中最要命的贡献,是罗马文字。
公元前8世纪,伊特鲁里亚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书写,他们把希腊语言加以演变,以适应伊特鲁里亚地区的发音习惯,再放弃希腊字母,创造新的语言符号a,b,c而不是希腊字母α,β,γ。罗马人从伊特鲁里亚字母表中借用了21个字母,公元一世纪时,征服希腊,借了Y、Z两个字母,J、V是中世纪发明的,最后从罗曼语中借了W,才固定成现在的26个字母。
所有这一切,在年丹尼斯出书以前,罗马人只字未提;就是丹尼斯出书以后,罗马人也竭力掩饰。他们想遮蔽什么?又为什么要遮蔽?
罗马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拉丁传统+伊特鲁里亚文化+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而共同形成的文化披萨。
赫巴墓碑
HebaStele
古埃及中王朝时代
墓碑中部,躺在墓中的女孩赫巴被绘制了两次。墓碑上方的铭文是典型的“献祭文”,相当于作风正派、身体健康、有一技之长这类的话,下方是死者亲属的姓名,墓碑上的文字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拥有独特的生死观和信仰传统,他们视死亡为新生的起点,渴望生命不朽。
如果赫巴姑娘真的灵魂转世来到墓前,墓碑上的文字她肯定一个都不认识了,因为埃及现在说阿拉伯语,古埃及象形文字早已失传。四大古文明中,唯有中国的汉字从商代以来,保留至今,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
我们对古埃及的了解和再发现,缘于拿破仑对埃及的征服。战争和文明,真是说不清楚。
在年,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军中的一名军官,发现了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黑色石碑。因为在尼罗河口的罗塞达村发现的,所以叫“罗塞达石碑”。现在“罗塞达石碑”作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静静地立在埃及馆的门口。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商博良(JeanFran?oisChampollion,-),几乎穷尽一生,破译了“罗塞达石碑”,是第一位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的学者,从而成为了“埃及学之父”。
雅典卫城的厄勒克西奥神庙上,有六根美女雕像的柱子。这种以人物形象代替柱身的建筑设计,后来被各地竞相摹仿。女像身上的衣纹美丽,姿态优雅而端庄,一腿微弯,一腿承重,三人的重心在左腿上,三人的重心在右腿上。设计师没有让我们感到她们因负荷而显露出的压迫感,我们只感到美女脸上淡淡的忧伤。
这六个美女是获罪的奴隶。她们的城邦卡里亚被希腊摧毁,她们也沦为了永受凌辱的奴隶,不得不站在为厄勒克西奥王修建的神庙门口。当时雅典的建筑师,为了让卡里亚人获罪受惩的历史传留后世,便在公共建筑物里设计了她们负荷重载的形象。
当她们听到雪莱高喊“我们都是希腊人”时,会不会泪满衣衫?如果约翰.伯格(JohnBerger)告诉她们:“民族文化遗产的整个概念,就是利用艺术的权威,美化当今的社会制度及其特权”,她们又会点头还是摇头?
本期编辑:李硕刘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