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艺术指南丨肖邦与踏板

肖邦与踏板

现代钢琴都配备了3个踏板;靠近右脚的制音器踏板——也常常被称为延音踏板、边音踏板、强音踏板;靠近左脚的弱音踏板;中间的持续音踏板(三角琴)——亦称保留音踏板。我们通常使用得最多、谈论得最多的是右踏板——即制音器踏板。一般情况下,笼统地说踏板,指的都是右踏板——本文也不例外。

钢琴踏板被钢琴家们称为“钢琴的灵魂”。钢琴踏板的运用历史多乐谱上反映出来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即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少——从少到无。

随着钢琴踏板的出现和完善,作曲家们在乐谱上标记的踏板符号也开始从无到有。我们如今看到的由作曲家自己标的最早踏板符号,大概要算维也纳古典乐大师海顿作于年左右的《C大调奏鸣曲》作品编号HOB.XVI/50的第一乐章73-74小节中出现的原始踏板标记。但是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以及海顿之后的莫扎特的作品中依然难觅踏板符号的踪迹。到了肖邦、李斯特时代,钢琴乐谱上的踏板标记变得十分普遍,作曲家将踏板标记记得非常具体、非常详尽。按照一般的规律,踏板的运用和记载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普遍、越来越到位。然而历史却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原本在19世纪中期已经十分具体、详尽的踏板标记到了19世纪末又来了个度的大转弯。在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常常见不到多少踏板符号,而是仅仅在乐曲或乐段开头注上一个踏板符号,表示这里开始需要用踏板,有时还注上2PET表示需要同时运用左右两个踏板。进入20世纪之后,钢琴音乐的创作出现了流派纷呈、各自为政的局面。在踏板的运用上也是各有一套,有的作曲家继承了浪漫派鼎盛期的做法,把踏板标记记得十分具体;有的延续了印象派大师的习惯,只在乐曲或开始写明要用踏板;更多的作曲家干脆不作任何有关踏板使用的标记。

那么,作为音乐史上唯一的一位终身专为钢琴创作,并且在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上确立不可替代的地位的肖邦,又是怎样运用踏板的呢?

肖邦曾不止一次地教导自己的学生:“应当终身不断地钻研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踏板。”而他本人在使用钢琴踏板时,也几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在肖邦钢琴作品的乐谱上,对于需要作用踏板的地方,作曲家都加了具体而详尽的标记。当我们学习肖邦的钢琴作品时,特别注意作为音乐史上最杰出的钢琴家的肖邦,在运用钢琴踏板时有他的许多独到之处。

肖邦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标注了十分具体而详尽的踏板记号:(踩下)、※(放起)然而在不少乐曲的结束处,往往只写了踩下的符号,却却没有明确在何时放起踏板。例如《前奏曲》作品28之17、19、23、24、,《夜曲》作品之1、2、3等等(见人民音乐出版社年引进的德国享德勒公司原作版),也许肖邦正是要给演奏者提供一个自由处理的空间,让动人的音乐更显得意犹未尽。

肖邦对钢琴踏板的应用,特别注意“恰到好处”。如果你仔细地研究一下乐谱就会发现,肖邦在对整个作品标注了具体而详尽的踏板之合往往会在某些片断留下少许微妙的空白。

可惜不少已经被演奏者擅自篡改,有些版本也作了不适当的加工,从而失去了肖邦使用钢琴踏板的个性。

肖邦运用钢琴踏板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同步踏板”,较少使用“切分踏板”。我们如果翻阅一下演奏、欣赏频率最高、在音乐爱好者中流传最广的贺舞曲集,在真正的原作版中,肖邦没有使用一个“切分踏板”,而是清一色的“同步踏板”。这对于那些长篇累牍地使用切分中踏板的演奏者应当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肖邦的钢琴音乐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每一个钢琴学习者必须认真拜读的“圣经”。要弹好肖邦的钢琴作品而不研究肖邦的踏板,就会使你的演奏失去灵魂。

纪念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

纪念拉赫

拉赫论演奏

聆听拉赫《死之岛》

倾听拉赫的自我救赎

拉赫的音乐何以浪漫?

革命洪流中“多余的人”

刘小枫谈拉赫玛尼诺夫

聆听拉赫《第二交响曲》

霍洛维茨演绎拉赫玛尼诺夫

诗人王家新谈拉赫玛尼诺夫

我心中的拉赫《幻想小品集》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

音乐感染的忧郁丨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的忧郁和悲伤

音乐感染的忧郁丨拉赫玛尼诺夫

讲解拉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跟拉赫玛尼诺夫的孙子聊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与斯克里亚宾的24首前奏曲之比较

拉赫玛尼诺夫,更加偏爱对小调式的运用

你是否了解拉赫83首浪漫曲的美学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指南

BBC纪录片丨拉赫玛尼诺夫回忆录《悲歌》

如何欣赏拉赫玛尼诺夫的六首《音乐瞬间》

你听过拉赫的两首《悲歌》钢琴三重奏吗?

年圣诞前夕,拉赫从圣彼德堡逃往西方。

秘境愁歌丨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纪念拉赫玛尼诺夫丨艺术歌曲《丁香花》赏析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创新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

用音乐表达的绝望丨聆听拉赫《悲歌三重奏》

拉赫用浪漫的旋律安慰处于黑暗里的敏感心灵

别只听拉赫的器乐曲,他的声乐浪漫曲也很美!

黑暗中对破晓的渴望丨拉赫《第三钢琴协奏曲》

我的忧郁,我的拉赫丨聆听《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的音乐是在“没有胜利希望的地方开始的斗争”

傅聪说:拉赫“的音乐我听都不要听,看都不要看。”

他是最热爱春天的作曲家丨拉赫艺术歌曲中的春天形象

拉赫真实的音乐世界丨“我的音乐是我性情的心血结晶”

拉赫的音乐不能单靠耳朵来聆听,必须用全身细胞去感受

纪念作曲家海顿

朱晓玫谈海顿

听海顿,战台风

海顿就是这样幽默

幽默风趣的海顿老爹

杨燕迪丨海顿二百年祭

海顿钢琴作品欣赏指南

莫扎特“调戏”海顿的故事

海顿与贝多芬交响曲风格比较

聆听海顿《临终七言四重奏》

海顿到底有多少首钢琴奏鸣曲?

海顿的音乐人生给我们哪些启发?

谈谈如何欣赏海顿的钢琴音乐作品

海顿,海顿,我们该拿海顿怎么办?

海顿和莫扎特,各写了多少交响曲?

感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特征

海顿的作品像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

海顿最后一首也是其最伟大钢琴奏鸣曲

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应掌握的几个要点

海顿爸爸的钢琴作品像父亲一样温暖!

是时候听懂海顿爸爸的钢琴音乐精神了

因为聆听不全面,所以我们不了解海顿

海顿的几个故事丨剃刀换来的弦乐四重奏

这个音乐体裁,海顿从18岁到77岁写不停歇

这部钢琴协奏曲体现了海顿音乐的独特美感

以海顿作品为例谈大提琴乐曲的理解与表演

纪念海顿丨钢琴奏鸣曲早期与晚期的音乐风格

“海顿知道斯卡拉蒂,而莫扎特不知道斯卡拉蒂”

海顿《f小调钢琴变奏曲》的作品结构及演奏处理

他给人“一种超越快乐与忧伤的不可思议的优美”

隽永的海顿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丨为何能够经久不衰

欢迎申请古典音乐读书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sc/8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