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书金字塔战役尼罗河惨案古埃及死

在古埃及神话中,奥里西斯是一位与“死亡”紧密相关的神明。

奥里西斯既是丰饶之神,也是远古时期的一位法老。他娶了自己的妹妹伊西斯为妻,在两人的庇佑和治理之下,每年风调雨顺,民众生活富庶。

他的弟弟--荒漠之神塞特是个阴险邪恶之徒,他对奥里西斯的名声和成就心怀不满,于是设下圈套,把奥里西斯诱骗至一具精美的石棺之中,令他在窒息和虫噬中痛苦死去。为了防止奥里西斯复活,他残忍地将奥里西斯的身体分成十几块,并藏匿在不同的地点。

古埃及壁画中的奥里西斯

失去了丈夫的伊西斯心碎不已,整日痛哭流涕,她的眼泪化为滔滔尼罗河水。后来,她在阿努比斯的帮助下,找到了丈夫散落各处的遗体,将其制成了最早的木乃伊,并且成功复活。死而复生的奥里西斯不再眷恋人间烟火,而是选择到阴间做了冥界之神。

奥里西斯的故事是古埃及人“死亡观念”的集中体现,他们认为,正如尼罗河水洪水每年来了又去,人的生命同样处于循环状态,死亡并非终结,而是沟通现世与来世之间的通道。冥王奥里西斯是一个审判者,他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进入冥界,并获得复活的资格,从而衍生出丰富多样的丧葬仪式。

对待“死亡”的特别态度,奠定了古埃及文明的基调,使之呈现出与其他文明迥异的风格,这种影响体现在建筑、艺术、文字等多个方面。对于18世纪以后热衷于“探索”古埃及的欧洲人来说,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风情,渗透进绘画、文学创作、考古等诸多领域,“死亡”更是热门主题之一,于是形成了欧洲视角下的“古埃及”。

英国历史学家克里斯蒂娜·里格斯的新作《六千零一夜:关于古埃及的知识考古》一书,从“寻找古埃及”入手,探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古埃及文明,其中不乏对“死亡元素”的深入分析。

《六千零一夜》中,将古埃及文化中的“死亡元素”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奥里西斯崇拜下的古埃及丧葬文化;第二层是从年开始,欧洲人从考古学等角度“重新发现”古埃及;第三层则是“死亡元素”对艺术、文学等领域产生的影响,这也是现代西方“重构”古埃及的过程。

01从木乃伊到金字塔:“奥里西斯崇拜”与古埃及丧葬文化

古埃及人对冥神奥里西斯的崇拜,延伸到现实层面,主要体现在为死后世界做充足准备的丧葬仪式,包括木乃伊、亡灵书、金字塔、圣甲虫、面具等等。

在古埃及人去世之后,亲人们会请来专门的工匠制作木乃伊,这一流程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工匠们先是取出内脏装入特制的罐子中进行保存,特别是肺、胃、肝、肠要对应放进雕刻有狒狒、豺、人、鹰的罐子,以便由各自的守护神进行庇佑。

然后用“泡碱”的盐类物质进行脱水处理,再用加了香料的防腐物质反复涂抹。在一系列流程的末尾,他们将内脏放回亡者的身体,裹上一层层的亚麻布。

有时,包裹亡者的亚麻布会画满咒语、图像和象形文字,这就是著名的“亡灵书”。除了亚麻布,亡灵书还出现在墓室壁画、石棺等处。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或诗歌形式,亡灵书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亡者通过“入门测验”。

当时的人们认为,亡者进入冥界需要经过重重测试。其中之一由正义女神玛特主持,亡者的心脏被放在天平上,与象征“真理”的鸵鸟羽毛之重量进行比较。只有通过测试者,才被获准进入冥界,拥有永恒的来世,否则就要被怪兽吞噬。

亡灵书中有辅助说明亡者品格的文字,如“我不与恶人为伍,我从未犯有罪过……从不在神庙中偷食祭品,从不拿亡灵祭品”,也有一些咒语想要极力避免“第二次死亡”。

当然,在亡者的棺椁、墓室中,还会放入刻有神祇图像的圣甲虫、护身符等各类小物件,以最大程度祈求神明庇佑。

古代埃及丧葬文化的巅峰,是堪称世界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从公元前年开始,历数代法老开始用建筑的形式,巩固自己作为神明在人间的使者这一地位。最早建筑金字塔的法老是左塞尔,他所建造的金字塔曾被人赞许为“仿佛可以容纳天堂”。

与宏伟壮观的外形相对应的,是金字塔内部墓室的装饰和布置。以神明为主的壁画自然不可或缺,为了让法老死后仍可以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人们在其中用模型塑造出工人、船夫、仆从、食物、啤酒等的形象,供其在永恒的来世享用。

到了公元前年左右,金字塔时代逐渐远去,法老们转而热衷于在帝王谷修建陵寝,高达的方尖碑成为新的权力象征物,但丧葬仪式的奢华铺张程度丝毫不亚于从前。

02金字塔战役的阴影:当欧洲人“遇上”古埃及文明

在年的漫长历史中,金字塔、方尖碑、木乃伊俨然成为古埃及“死亡文化”的符号。然而,对于欧洲人来说,他们对古埃及文明的认识经历过一个“从熟悉-陌生-再认识”的变化。

托勒密王朝时期,欧洲与埃及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一方面,埃及的黄金、谷物为古罗马走向繁盛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随着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罗马从“保护者”逐渐成为“统治者”,屋大维统治时期,埃及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随着西罗马帝国走向衰亡,欧洲进入漫长的中世纪,而埃及文明似乎也进入了“失落”的阶段,两种文明之间变得疏离而陌生。

直到多年后,拿破仑指挥的的金字塔战役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年,拿破仑率领3.5万法国大军远征埃及,随军而来的还有名各领域的学者、教授,试图重新解读神秘的埃及文化。

据说在启程之前,拿破仑对全体士兵做了一次动员演讲,他慷慨激昂地说:“士兵们,等在你们前面的是足有年的漫长历史!”这里的年漫长历史,就是指以金字塔为象征的古埃及文明。

拿破仑的“御用画家”安东尼·让·格罗在名作《金字塔战役》中,除了极力展现拿破仑的英姿,也不忘在远处的背景中加上两座高大的金字塔,似乎在暗示这场远征的意义不仅限于战争,还有文明上的深意。

从拿破仑时代开始,西方掀起了一场“埃及热”,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

他们以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埃及的一切,围绕着金字塔、木乃伊、神庙等的考古发掘一时蔚然成风。埃及文明中的“死亡元素”被全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zz/11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