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立体精准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s://m-mip.39.net/zl/mipso_6185499.html年10月5号开启第二次欧洲之旅,旅程共计18天,10月23日回到上海,第二次欧洲之旅的目的地是瑞士。原计划第二次欧洲之旅是去意大利,包括一个6天的地中海邮轮项目,但是等我定好旅馆再下单买邮轮时,没想到邮轮居然售罄,本来去意大利的安排就是围绕着邮轮行程制定的,没有邮轮,考虑到10月份正值米兰世博会,交通和住宿都会相对拥挤,就决定取消了。问老婆:奥地利加德国、瑞士,你选哪个?老婆上下嘴一碰:瑞士。第二次欧洲之旅就这样定下来了。10月5日、出发、上海经赫尔辛基转机到达苏黎世。这次出行选择了芬兰航空Fennair,她比瑞士航空要便宜两仟多元,但是要转机,总的时间要长两个多小时,到达苏黎世机场是下午六点,根据经验从机场到旅馆不会多于两个小时,因此对我们是适宜的。事后证明这个选择是很明智的。从上海浦东起飞的时间是上午9:20,我们到达浦东机场已经是8点过了,是最后几个办理登记手续的乘客。问服务小姐:如升仓需要多少钱,答复是元。小姐说:很抱歉,你们来得比较晚,没有一起的位子了。我们说:好的。但是小姐打印好登机牌后没有给我们,却去找了领导,我们听到她请示:两个位子,一个已经自动获得了免费升仓,是否可以把另一个也给予免费升仓?领导点头同意了。我们感慨道:人品啊!芬兰航空真好!行程中还注意到:芬兰航空飞机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回程坐在经济舱也没有觉得拥挤;在赫尔辛基转机的效率很高。所以结论是:芬兰航空的性价比是蛮高的。正如预计的那样,在苏黎世机场降落后一切都很顺利,在问询处Information要了一张苏黎世的地图并买了从机场到苏黎世中央车站的车票,问询处的工作人员是一位年纪较大的女士,她很清晰地指着地图说:你们要去的是中央火车站,就是ZurichHB,到站台找,很多车都是去那里或经过那里的。的确,到ZurichHB的火车几分钟就有一班,很快就乘火车到了苏黎世中央车站。没想到的是苏黎世中央火车站就像个迷宫,有四十几个站台,后来知道还有一条河从车站底下穿过;下了火车还真有点懵,这时又是体现人品的时刻了,先后有两个人看到我们在找路便主动前来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很快找到了方向。蒙塔那酒店是在火车站的后面,步行5到10分钟,有了方向,很快就找到了。酒店是三星级,在一幢老房子,大堂、餐厅、走廊都是老旧风格装饰,电梯是四面玻璃的,使你能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观赏每层楼不同的装饰,进到房间里却又是现代风格的装修了,我们的房间是在顶层。10月6日、上玉特利山、游轮游览苏黎世湖并游览利马特河南岸老城。早上第一件事是去买瑞士通SwissPass。瑞士通是瑞士公共交通通票,瑞士境内绝大部分公共交通都可以持它免费无限次的乘坐,绝大部分博物馆持它可以免费或半价或七五折参观,期限有3、4、8和15天,根据行程我们买了15天的Pass,每人瑞士法郎,约折合人民币元,wow!一下子心理上很难接受啊!后来证明这个Pass买对了,否则要花的比它多得多了。玉特利山并没有太大的名气,出于尽可能多的看自然风景的想法才选择了她,去也很方便,从中央火车站乘火车S10即可到达。以S打头的火车,其作用很像我们的轻轨,都是在地区内来回跑的,高峰时间间隔10分钟。瑞士的高峰时间和我们的概念完全不同,高峰时间就是有几个人乘坐,多是上班族,其它时间就是有居民出行乘用,也没有几个人,而现在我们国内是高峰时间车里人挤得难以站立,非高峰时间车次间隔拉长到最好人还是挤得难以站立才好,目的是赢利。我们上了8:45的S10,车到了一个中间站Triemli,乘客都下列车了,我们想这个时间上玉特利山的人很少,好啊!正得意时,列车员(也就是司机)从车头走去车尾时看到我们,就进来问:上山是吗?请下车,乘下下班车。我们下车后,列车员就到车尾,车尾变车头,又开车回苏黎世了。研究了时刻表后明白了,这个时间上山的人少,更多的是开行区间车。上山火车的终点站名字就叫玉特利Uetliberg,下车后看到一个奶爸,他带着两个儿子上山来玩,向他问路后就向山顶走去,一路上又多次碰到他们。从车站再步行10到15分钟就到达山顶。到了山顶,真的被看到的景色美翻了!山顶上有一个酒店、一个电视塔、一个观景塔和一个观景平台。酒店是四星级,介绍说有一百多年历史,外表看不出。观景塔是一个铁塔,有两层观景平台,免费可以上到第一层,在第一层平台上又碰到奶爸,他说他上次来时可以免费上到第二层平台的,我们没有再上到第二层。观景平台是修在一块稍向前突出的岩石上,面对苏黎世和苏黎世湖,天气好应该能清晰地看到她们。这天上午是多云,太阳时隐时现,在云的间隙中隐约地看到苏黎世和苏黎世湖。向右侧望去,甚是好看,山峦起伏,村庄洒落山间,深秋的各种颜色在山坡上一起显现,远眺是阿尔比斯山脉和山脉中的雪山。欣赏好美景回到火车站,小小的火车站也是很有味道,墙上标着车站海拔米。回程没有直接回苏黎世。昨天晚上到旅馆后出去吃饭,老婆说围巾忘在中国了,需要买一条;研究了路线后发现从玉特利山下来不远有一个ShoppingMall叫Sihlcity,于是就火车转大巴到了那里。换车真叫一个方便!下火车,出站、拐弯、过马路,一共走路约米。到了Sihlcity,没想到老婆说:在这里买一定贵,走吧!晕死!!!下一个景点想去苏黎世湖边了。当时是午饭时间了,路上很多年轻人从办公室出来去吃饭;一个小伙子看到我们拿着地图在找路就主动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然后建议我们沿着有电车轨道的马路走比较容易;这条路叫Bederstrasse,沿着它走到了Enge火车站,再沿着GeneralWillestrasse走就到了湖边。这段湖边有一个喷泉,因湖边在施工,不能靠近观赏了,那就沿着湖边公园向市中心走;公园里秋色很重,很多金黄色;在湖边又看到很多鸭子、天鹅和海鸥等,上次还是5月在荷兰时看的。在湖边看到有两只鸽子在调情,很投入,我走到很近拍照它们也不在乎。穿过这条黄色的林荫道就是苏黎世轮船码头。瑞士的游轮实际上就是水上巴士,主要是为居民提供水上交通,5到10分钟就停一站,停靠和离开码头都很快而且准时;码头上的时刻表显示轮船有“大圈”和“小圈”的,大圈的4个小时兜回来,小圈的1个半小时;我们到码头看到有一班小圈的还有5分钟起航,马上上船,船上很空,上层、下层都很多座位可以选择,很多座位都可以看到湖景,所以它又是游轮。真是一举两得,居民岂不是天天游览啊!因为天阴、风大,并没有看到太震撼的景色。下了船出码头,还没过马路便下起雨来,过了马路是一片绿地,边上有一个小亭子,是一对老夫妻开的快餐,这时雨很大了,我们只有的一把伞难以抵御,于是就点了他们的快餐,面包夹牛肉肠加蔬菜色拉,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吃起来格外的香。吃好又等了一会儿,雨小了但不停,我们便在雨中向市中心走去。先看了Fraumuenster教堂;然后走到著名的Bahnhof大街,这条街是高档奢饰品商店集聚的商业街,确实富丽堂皇,我们很快明白这对我们没有一毛的意义,然后就转到苏黎世利马特河南岸的老城区了。老城里有一个比较小的教堂叫St.PeterChurch;老城区里的街都很小,东一条西一条随着山坡上上下下,较高的一块绿地叫Lindenhof,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利马特河和北岸的老城;从Lindenhof下到利马特河边时已是下班时间了,路上车子很多了;在距离火车站不远处有一座小桥Muehlesteg,看似很简易搭建的样子,本想上桥看看河边的景象,却发现这又是一座“连心桥”,桥上挂满青年男女的“连心锁”。回旅店要从火车站的正面穿到后面,从正面看火车站很气派,但你很难想象这个车站有四十几个站台啊!10月7日、乘火车到卢塞恩Lucern,游览卢塞恩的卡贝尔廊桥KapellBruecke、豪夫教堂Hofkirche、狮子纪念碑LionMonument、穆赛格城墙Museggmauer和斯普洛耶桥Spreuerbruecke。从苏黎世乘火车到卢塞恩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卢塞恩火车站坐落在一块向卢塞恩湖突出去的三角地上,各个站台下车后都是朝着同方向的一端走出站,出站后过马路就是面对卢塞恩湖的罗伊斯河入口,在河口跨过大桥Seebruecke,路左侧就是老城区Altstadt,旅店就在老城区里,老城区的街道小小的、弯弯曲曲,看到一个警察便向他问路,他GPS了一下说就在前面,我们硬着头皮向前走,很快就到了一个小广场,旅店就在广场的一侧,这个广场叫KornMarkt,就在市政府大楼的背后。旅馆很有意思,坐落在一个拱形门里面的小巷子里,拱形门上有旅馆的牌子,进了拱形门左手第一个门便是旅馆HotelMagic,这个旅馆没有自己的前台,门上贴着一个指示,告诉你沿着路向前走,经过一个丁子路口,到底向右转后沿路走到底,过马路到路对面另一个旅馆去办理入住手续,在小巷子里来回走了两趟也没有找到应该转弯的路,前后还有两对夫妇也在找,终于一个人先找到了,互相转告后一起到了前台排队Check-in。瑞士旅馆打扫房间是统一时间做的,一般是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这样可以提高打扫房间的效率。我们到的过早,所以只能把行李暂存,先去游览,下午才能拿钥匙。下午回来入住了之后再看那张去前台的指示图就明白了,没有找到前台的原因并不是图画的不好,而是游人对老城区的道路不理解,很小的一个巷子或通道都是“路”,找不到的人往往是没有把它们当成路,而是去找脑子里已有的“路”,其实丁字路就是一个通往河边的台阶,而向右的路只是两个房子之间的一个通道。放下行李,轻装开始游览卢塞恩。从KornMarkt下到罗伊斯河边,正对着一座小桥Rathoussteg,年建造的,年又翻造了。从图上看,桥头左侧挂瑞士国旗的就是市政厅,右侧白房子的后面一半就是MagicHotel。罗伊斯河上最著名的景观是卡贝尔桥,这是一座木结构廊桥,长米(英尺),跨越罗伊斯河两岸,接近琉森湖的出口处,它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木桥,是卢塞恩的地标,也是瑞士的一大旅游景点。因为桥的北岸有一座圣彼德教堂(St.Peters-Kirche),因此叫作教堂桥(Kapellbrücke,ChapelBridge)。卡贝尔桥建于年,本来是为了卢塞恩的防御需要而建。桥身是棕色的,而桥顶髹上红色。在廊桥的里面有约一百二十幅于十七世纪时所绘关于卢塞恩历史的画。不幸的是卡贝尔桥的大部分于年因撞船意外发生的火灾中烧毁,事后很快得以重建,恢复原来的样貌。现在所看到的桥是年之后重建的。桥中间有一座英尺高的八角形水塔(Wasserturm),由砖建成,此水塔曾被用作监狱、瞭望台及金库。遗憾的是桥在维修中,只能看到少部分内部,外部还有脚手架和施工的工人。看过卡贝尔桥后就奔向卢塞恩的高点-豪夫教堂,豪夫教堂在卢塞恩湖的北岸,需要沿着卢塞恩湖走两站路。走到一半时下雨达到了中雨程度,两人拼一把伞,很是艰难,还好,到了教堂,雨就小了,参观完教堂再出来雨就停了。豪夫教堂是卢塞恩最重要的教堂,公元年开始建造,当时建的是罗马式的建筑,14世纪改建为哥特式,17世纪在一场大火中受到了严重破坏后又改建为文艺复兴式,里面的管风琴是世界最大的管风琴之一。参观好豪夫教堂,下一个目标是狮子纪念碑,结果出了插曲,走错路了,延着一条路越走越高,越走人越少,问了三个人才搞清楚方向,这个过程好像爬了一座小山,过程中也有一些发现,途中遇到散步、购物等各种居民,也算体验了卢塞恩居民生活,选几张途中照片。终于看到狮子纪念碑。在一块巨大岩石上刻着一只濒死的狮子,岩石前面是一个水塘,水塘周围是长满参天大树的一个小公园。这只濒死的狮子雕像是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这头雄狮长10米、高3米多,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年8月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Tuileries)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战死的名瑞士雇佣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当年,瑞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男子迫于生计,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瑞士雇佣兵忠于雇主,英勇善战,但荣誉和金钱掩盖不了雇佣兵制度的残酷,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仅留下在梵蒂冈为天主教廷服务的近卫军,就是那支著名的瑞士卫队,由于著名的忠勇,教廷的这支瑞士近卫军一直服务到现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将“濒死的卢塞恩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看完狮子后感觉很饿,刚好旁边有一家古老的正宗瑞士餐馆,于是决心在这里吃中饭,同时休息一下。进到饭店里,看见吃饭的人不多,服务员过来问:你们有预定吗?我们说没有,她就给我们安排好座位,送上菜单。环顾四周,吃饭的人基本都是西装革履,应该都是商务餐,再看菜单价格都在50到60欧元,超出大众价格约一倍,这样的价格吃不下去啊!果断决定和服务员说Sorry,就离开了。哈哈哈哈!然后找到一家快餐店吃了一个三明治和一盘色拉,也吃掉了20欧元。这里是旅游景区,贵是必然的。接下来参观的是穆赛格城墙。穆塞格城墙是瑞士保存最好、长度最长的防御性城墙之一,建于14世纪,现存多米。城墙上建有9座式样各异的瞭望塔,现在仅M?nnliturm、Zeitturm、Schirmerturm三个城楼在除冬季外的其他三个季节对外开放。从穆塞格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卢塞恩市,远眺湖景和远处的山峰,当然也就能看到豪夫教堂了。城墙的一端就在罗伊斯河边,不远就是另一个廊桥--斯普洛耶桥。它也叫水栅桥,是一处反映古代工程技术的独特景观,其当初的功能相当于一道水闸,桥下有栅栏,将栅栏插入或提出水面以调节卢塞恩湖的水位。现在这个工作已经由桥北侧的现代水利工程替代了,水利工程也正在改造中。古城区基本逛完了,回旅馆的路上经过一个鞋店,门口有牌子上写着OnSale,老婆看到这个就不累了,在她挑选鞋子的时候,我和售货员小姑娘聊起来。她是个学生,学商务,16岁,学习之余来此打工,讲英语完全没有障碍。她很沉稳地帮老婆试鞋,很大方地回答各种问题,给人自信成熟的感觉。店里只有她自己,老板把店完全地交给她了。这又让我感慨:这样的事现在国内可以说是不可能出现的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小姑娘,老婆第二天决定在这里买了一双鞋。10月8日、去楚格Zug。楚格是苏黎世和卢塞恩之间的一个城市,市边的湖就叫楚格湖。从路线来说,应该从苏黎世来卢塞恩时在楚格下车,游览后再到卢塞恩。但是我们有SwissPass,走来回路并不增加车票成本,却可以省去拖着行李的劳累。从卢塞恩乘火车只20分钟就到了楚格。出站后迎面的一条大路直接可以走到楚格湖边。正值深秋,湖边一片秋色。楚格湖上有一喷泉,湖水清澈见底,虽然是阴天,但是湖对面的群山依然可见,湖边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带着孩子在喂鸟。从火车站出来的地方是新城区,延着湖岸走十几分钟就到了老城区,城边有一个广场,有一个老大爷在把游艇一个一个地拖上拖车运走,这意味着冬天既将来到,在湖上泛舟的日子要等来年了。广场边有一个珍稀鸟园,里面喂养着各种色彩鲜艳的飞禽。进到老城区很快就到了最高的建筑—钟楼,游人可以上到钟楼顶层俯瞰老城区和楚格湖。钟楼并无人看管,门被一把很老式的锁锁着,门口写着:如想参观,请到旁边的小商店里取钥匙。刚好有一小队游客已经拿了钥匙要上楼,我们就一起进去了。钟楼很小,楼梯仅够一人上下的宽度,楼梯旁的墙壁上挂着瑞士的特产—钟表。顶层上摆着一张长方形的大台子和两条长凳,四面的窗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老城区和楚格湖。楚格小城很安静,街上偶尔有游人,也许是因为时间尚早,看到几个古老的建筑,开放时间都是下午两点开始,我们没有等那么长的时间,都是只看看建筑的外观。楚格的人民很幽默。两点差十分回到楚格火车站,刚好一趟去卢塞恩的车进站,立刻跳上去了,开车后发现这是一趟较慢的车,比快车多花约一倍的时间,也好,那就利用这个时间吃点喝点休息一下。回到卢塞恩,火车站出来马路对面的空地是一群游乐设施,人不少,青少年玩得都很嗨。出站沿着湖岸走,去看天鹅广场,这时天转晴了,蓝天白云衬托出的卢塞恩和昨天乌云密布下的不一样。天鹅广场就是湖和马路之间一块稍大的空地,昨天去豪夫教堂时已经路过了,但昨天下雨,没有天鹅。天鹅广场的湖岸是缓坡伸向湖中,天鹅和鸭子等禽鸟会上岸到游人群中找吃的。在天鹅广场放眼卢塞恩湖,一艘游轮刚好经过。傍晚逛了卢塞恩的商业街ShoppingArea,看见很多商家都挂着五星国旗,确切地说是很多奢侈表店挂着国旗,意在抓住国人的眼球,国庆节刚过,我想这里在国庆节期间国内旅游团应是接踵而至的。作为中国人,咱也骄傲一下吧!10月9日、主要的目标是上瑞吉Rigi山。出国前做过功课,选取的路线是:1.从卢塞恩乘火车到Arth-Goldau,2.转小火车上山到GigiKulm,3.登顶,4.步行下山到RigiKaltbad,5.再乘缆车下到Weggis,6.从那里乘船回卢塞恩。瑞吉山海拨米,是阿尔卑斯山的最前沿,被称为山峦皇后,是瑞士中部最有名的了望台,是一个很有名的观赏日出和日落的地方,在山顶的了望台上可以欣赏到阿尔卑斯山脉的全景观和延伸到德国的黑森林和法国的平原。瑞吉山山势幽雅舒缓,山上有多公里的步行道。站在山顶遥望,南面是四森林州湖一侧,斜坡下面就是湖水,向上望去便是冰川及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脉。从最高峰芬斯特拉角峰,到少女峰,艾格尔峰,尽收眼底。这是理论上介绍,前提是天气晴好。我们去的这天是阴天,在Goldau换车时还飘了几滴小雨。在Goldau换的是登山火车,这条铁道建于年,也是欧洲的第一条登山铁道,至今仍保留有蒸汽机车在夏季运行。登山火车铁道的两条铁轨中间有一齿条,车下部有齿轮与其啮合,机车驱动齿轮转动啮合齿条驱动火车上下山。这种火车不怕下雪,后来在采尔马特乘登山火车时和工作人员聊天得知,即使下雪一米厚,这种火车照开不误。火车在向瑞吉山顶开行途中要停靠6站,行进途中两次穿过云层,到第7站是RigiKulm,这时已经是在第二层云层之上了。下车后就是在山边上,放眼望去,一片云海,上述的美景什么也看不到,只有远处雪山的山峰穿出云层傲然挺立,虽然看不到风景,但是看到脚下厚厚的云海,感觉也是十分的美好,很有飘飘欲仙的感受。从登山列车的终点Kulm站沿小路向上行进几十个台阶,可以到开业于年的瑞吉山顶酒店,酒店餐厅设有遥望风景的平台。从酒店继续向上步行大约数分钟,就可到达山顶,在这里可以度遥望全景,有几个观景点有牌子指示能看到的湖、山峰及海拔高度,昨天去的楚格湖在天气好时也能看到。山顶有一大石头,上刻“峨眉山”大字,看了说明才知她和中国的峨眉山是姐妹山。这个季节是旅游淡季,所以在山顶上人不多。登山火车的间隔是一个小时一班,旅游团一般是掌握时间在一个小时在山顶,减去上下车和等车的时间,游客在山顶往往是匆匆而过。我们在山顶只遇到两组人,一组是从南京来的一家,父母和女儿,我帮他们照了合影;另一组是丹麦人,我们互相帮助在女皇道具前拍合影。下山前在Kulm车站稍事休整。在厕所了看到马桶边放着一个桶,墙上贴着这样的提示,很清楚这是提示国人的(汗颜啊!),看来来此旅游的国人很多啊!国人的思维很有意思,上厕所嫌别人脏,于是就蹲在马桶上,却不想这样一来你最脏啊!反正别人看不见,出了厕所依然挺胸抬头的,没人知道我刚才蹲在马桶上方便的;擦了屁股的纸不想扔到马桶里冲走,大概就扔在地上了,因欧美国家厕所里是没有纸篓的。瑞士人搞了这个提示图也是没搞清楚国人的思维方法,他们为了防止国人把纸仍在地上,就放了一个桶在马桶边,岂不知国人看到桶,就会认为:哦,我应该把纸放在桶里。这正好和提示图中的要求相反啊!瑞吉和峨眉这对姐妹咋不交流交流呢?下山的路有清楚的路标指示,指示牌上还提示你到达目的地的所需时间,到Kaltbad需要55分钟,当然这是指你在正常的步行速度下不停的行进。我们从Kulm走到Kaltbad大概花了两个小时,因为路上有观赏,拍照,休息和午餐。整个过程是在穿过云层,从山顶向下逐渐进入云层的一段最美丽,先是在阳光下看不同角度的云海,再是云在身边飘过时隐时现的山上和山下景色,再向下就是在云中行走了,到了Kaltbad还是在云中,几十米外什么也看不见。在Kaltbad上了缆车,依然是穿云而下,等穿出云层,便看到了卢塞恩湖。缆车站就在Weggis小镇的边上,从缆车站出来再回头看,便是一片田园风光,山上的树林在深秋的季节里呈现着多彩的颜色,山坡上草地里牛羊在悠闲地享受丰厚的青草,棕色白色相间住宅散落在草地中,牛羊脖子上挂着的铃铛随着它们的移动不停地发出悦耳的“铛铃铃,铃铃铛”声音,声音在安静的薄雾中传出很远。小镇依山傍水,很安静,到码头上船时人就多了,回卢塞恩的船上坐得满满的,舱内舱外几乎没有空位子了。好在气温适宜,坐在舱外的位子上刚好欣赏湖光山色,使得回程成了真正的卢塞恩湖巡游了。途中一大群鸥追着船飞,每当船在码头停靠,它们便在船后面落到湖里,等船启航后,它们先跟在船后划水,等船离开一段距离之后,它们便飞起来追上游船,然后在船的左右随船飞,有等待食物的倾向。它们的眼力和反应极好,扔出的面包等不到落入水中就会被它们冲下来衔走。回到卢塞恩,卢塞恩的游览就算结束了。10月10日、早上吃好早饭便去赶火车前往因特拉肯Interlaken。从卢塞恩到因特拉肯的火车有一段被称为黄金列车,以前确实是由金色的列车运行。其实这个称谓并不是因为金色的列车,而是其中的一段行程异常的美丽。在买瑞士通的时候服务员说:使用时,除了黄金列车需要预定座位外,其它各种交通工具可以随时乘坐。但是在卢塞恩火车站要求定座位时被告知这个季节不需要,所以决定尽早走,以免车上人多。到了站台,有一列车停在那里,但门是锁的,这不太合常理,欧洲的列车在待发时,门都不锁,乘客都可以随到随上。乘客们都在各个门口排好队等待。到开车时间还有十分钟时,又开来一列车,大家才明白:这是应该乘的车。于是队伍便没有了,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速度冲向这列车,上车后又要选择喜欢的位子,虽然没有秩序,但也没有混乱,随后大家都能找到位子,没有几个空的。我们因为东西较多,找到位子后便把包暂时放在对面的位子上。临开车上来了两位老太,她们看到我们的包,就问:这里是有人了吗?我们把包拿开让她们坐了,没想到这是两个健谈的老太,和我们聊了一路。从卢塞恩到因特拉肯,火车要开过两个湖,龙根湖和布里恩茨湖,经过时,火车都是沿着湖开行,一侧是湖,车距离湖水很近,而另一侧则多是山崖,时上时下,有时爬坡很陡,听得出这时火车换成齿轮驱动,速度减慢。最美妙的是你观赏湖面一侧。湖是被群山包围着的,阳光从山间穿出来照在湖面和对面的山上,火车行进中,位置不断变化,你看到湖水、群山都因光线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当时天气是多云间晴,早上的太阳时隐时现,更给多变的景色增加了多变的色彩,真是“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啊!两个老太很喜欢聊天,她们是姐妹俩,退休前就住在这一带,现在已经搬到苏黎世地区居住了,今天是老姐俩相约去日内瓦看望老母。两人选择坐火车出行,早出晚归。她们得知我们的真实年龄后,很幽默地说:我们要去中国。两个老太很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一路上赞叹着沿路美景。我问她们:你们以前住在这里,每天看是不是看腻了?她们说:其实工作时每天开车,并不太注意风景,现在看看真的很美丽,我爱她。我们瑞士已经相当好了,可是每年还会提出许多批评(指对政府的批评。其实她们也不懂,这就是民主制度的优点,言论自由民主监督下权力才会把事情做得这么好啊!)。她们还给我们介绍了这个地区哪里好看,基本都在我们的计划里有了,但有一处MuseumBallenbergBrienz没有,后来安排去了,确实值得一看。到因特拉肯东站换车,再开4分钟到西站下车。西站很小,站台好像就是马路的一部分,和主街Bohnhofstrasse相交,从主街向左转,过6条马路和3条河,到Hauptstrasse右转,在一幢房子门口有两个小伙子在聊天,吃早饭,我们问他我们的旅馆在哪里,一个小伙子指着斜对面的房子说:那个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后来反复看这个PostHardmannli酒店确实有些与周围的房子不同,有些中东的风格。酒店里好像客人不多,到了就入住了,东西放下我们马上就出发逛因特拉肯。出门看到指路的小伙子还在门口独自喝咖啡便和他聊了几句。他的房子就在酒店隔壁,房子有约年了,是祖上在山上的建的,后来经过两次搬家到这里,每次“搬家”就是把房子拆了,材料搬到新址重新搭建起来,现在父母传给他和哥哥两家居住。他似乎没有工作,在半地下室里开了一个小卖铺,他说里面有自行车铃铛是MadeinChina的。这个区域是这样的老房子“群居”的的地方,所以也是马车游览的必经之地。吃过两次晚餐的老饭馆RestaurantBaeren也是在这里。因特拉肯是瑞士中部的城市,东面是Brienz湖,西面是Thun湖,一条河贯穿市区连接两湖,南北两面都是山,市区就是夹在两湖和两山之间的一点地方。她的主街就是连接东站和西站的商业街,总长也就一公里多一点,街上多的是旅馆、饭店、表店和纪念品商店,虽然已是旅游的淡季了,依然可以看到一队队的国内旅游团在表店里买表。我们住在市区的西部,所以逛主街是从西向东走。过了火车西站不远,一家商店门口摆放着一些打折的鞋,其中一双Lowa牌的旅游鞋刚好是老婆的尺码,标价61.37欧,折合RMB一下觉得很合算,不到4张毛主席的头像买一双货真价实的德国品牌的鞋啊!拿到里面,售货员把标签摘掉,鞋子包好,请付款,一刷卡,欧,那就是10张毛主席的头像了呀!原来我们把尺码Gr.37看成价格了。我噻,犹豫了,犹豫的结果是和售货员说Sorry,Bye-bye。出了门边走边合计,10张毛主席头像值不值呢?结论是:值。我们又返回商店说:买。售货员再次摘掉标签,把鞋子包好,收款。整个过程中售货员倒是没有一点不耐烦哦,客户是上帝是这样体现的!买好鞋向前走不远,看见北面Marktgasse路上的建筑相对古老漂亮,于是就向左拐了进去,走不多远到了河边,河上一座桥,桥的周围都是老房子,东面河的尽头是一座水闸,桥上有一黄一白两个牌子,牌子上写的是两个地名:Interlaken和Unterseen,原来因特拉肯市是由这两个区(或镇)组成的,这段河的中心线就是两区的界线。我们住的地方属于后者,难怪我昨天GPS旅馆时它问我是Unterseen吗。过了桥又沿河向东走,这一段左侧是山,右侧是河。到下一座桥再过河回到主街便是市中心绿地HoeleMatte。这个小小的城市依山傍水,一点不缺绿地,可是依然在市中心保留着这么一大块绿地,搞成房地产开发不是要赚的钵满盆满吗?所以瑞士不如中国“发达”,政府太“傻”了。站在绿地上可以看到,北面是主街,这个地段好,所以多是高级旅馆;绿地旁是游览马车的停靠地。南面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滑翔爱好者就是从某个山峰上“飞”起,再滑翔到这片绿地上。过了绿地后向南拐进一条街去看古堡,因为是周日,古堡并没有开门;古堡旁边是教堂,教堂内刚刚在举行婚礼,我们到时婚礼结束,来宾都出来在路边等候,我正在观察怎样拍照,新娘新郎出来了,我马上举起相机,可还是晚了,他们一下子就从我身边走过去了,这时他们又停下来了,原来新娘看见我要拍照,她拉住新郎告诉他我要拍照,然后一起摆好姿势让我拍,真是个友好的姑娘啊,祝她幸福!但是我的抓拍技术不过关,拍的不是很清楚。从教堂再回到老街,这时已经有点饥寒交迫了,在路边一个小店吃了个土耳其简餐,休息一下往回走,不远就是一个日本花园,小巧精致。后来在其它地方也看到有日本捐赠的花园。晚上在Baeren饭店吃饭,下决心狠一把享受一下这家始于年的老饭店,没想到她的菜并不贵,而且味道很好,古色古香的内饰对欣赏美味佳肴也有帮助。10月11日、计划了三个景点:图恩市Thun、施皮茨市Spies和哈德山Harder。因特拉肯的西边是图恩湖,它是以图恩市的名字命名的,图恩在图恩湖的最西端。图恩市也不大,下了火车在车站游客服务中心拿了一张导游图,沿着上面指引的路线把图恩欣赏了。一条河从图恩市穿过,河心有一个小岛,岛北面的河道称为内河,南面的是外河,老城区是内河两岸的老建筑组成的。图恩主要的景点是ObereSchleuse廊桥、Stadtkirche市教堂、古堡和市政府广场。实际上图恩有两个廊桥,桥下都是水闸,ObereSchleuse廊桥是在外河上,内河上也有一座,比它稍小一点,也许是它更多的用于行人的通行,所以更有名一些吧,旅游路线就是先从它跨过外河开始的。教堂没有什么特色,匆匆路过,但这时已经是在慢慢地上山了,山顶上有一座古堡。这是第一次体会古堡的魅力。图恩古堡建于12世纪初,主体有五层,沿楼梯拾级而上,可以看出当时每层每个空间是用于什么。爬上角楼,可以远眺阿尔卑斯山脉、图恩湖和俯瞰图恩市区。古堡各层开阔的空间有历史、文化展览,持有瑞士通参观这个古堡是免费的。俯瞰市区可以看到背靠着河、前面有一片空地的建筑就是市政府。这天是周日,天气阴,我们到的也比较早,所以广场上没有什么人,旁边有一两个咖啡店倒是开了。后来逛过商业街,店铺都是关门的。从图恩乘火车返回因特拉肯的路上经过另一个风景秀丽的施皮茨。火车站是在高坡上,站前广场的另一侧便是很好的观景台,这时天晴了,太阳出来刚好是顺光看景色,市区、湖水、山脉尽收眼底。这个城市真的很小,站在广场上用度的视角就全看到了,但真的很好看。主要的看点是古堡,从火车站走过去约15分钟的路程,看着不远,但是要绕路,不能从居民的住宅之间穿过,路上也是不乏老房子,还经常路过葡萄园。古堡是建筑在伸向湖中的一个半岛山坡上,它与旁边的教堂一起构成美丽的风光大片。古堡建于中世纪,现在二楼展出了她的第二任主人布本贝格、三楼第三任主人冯艾拉赫、塔楼第一任主人施特拉赫里根的介绍和展品,介绍他们的时期的生活方式。向上攀爬要花一点力气的,但是爬到顶上你会觉得很值得爬上来,因为在那个高度上看到的景色是特别的。我们下去时在中间碰到一家上海人,老少三代,老的和小的嫌累,正在讨论是否还要继续上,我们建议他们:爬吧!上去就知道值得爬了。不知道后来他们是否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在古堡里第一次见识了中世纪欧洲人是怎样如厕的,深感中华文明与欧洲的差距,我前两年还在公司里培训怎样如厕、便后冲水等等,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必要的,几千年的习惯怎能在开放30年中就改掉呢!参观完古堡在教堂后面的长椅上晒太阳,吃点东西,这时一艘渡轮划过湖面,惬意的很。回到因特拉肯下午三点多一点。从火车东站出来走不到十分钟就是登Harder山的缆车,乘坐缆车10分钟到达山顶。哈德山是位于因特拉肯北面的一座山峰,是一个登高望远欣赏湖光山色的好去处,山顶上有一个探出的观景台,从那里可以俯瞰布里恩茨湖、图恩湖和因特拉肯全景,可以眺望对面的少女峰,还可以欣赏阿尔卑斯山脉的风景。我们到达山顶时太阳已经西斜,看东面的布里恩茨湖和正面的市区光线正好,而西面的图恩湖就是逆光了。观景台是突出山体的,因此风很大,站在上面很冷,游人不断地进出,想拍个合影也难,先找了个单身的印度人帮忙,他的技术很差,拍出来要不得,后来一个同胞请我帮他拍,拍好后让他也帮我们再拍合影,这次效果可以接受了,他是上海人,在米国休斯敦工作,自己一人旅行欧洲,互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