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997155.html
年5月,法奥战争爆发,拿破仑亲率数万人的军队,通过圣伯纳隘口,翻越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北部,支援被困在热那亚的法军。
此时的拿破仑刚刚当上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意气风发。一个月后,他将带领法军击溃奥地利,打赢马伦哥战役,迎来他执政生涯的高光时刻。
《马伦哥战役》,路易-弗朗索瓦·勒热纳作
雅克-路易·大卫以此为主题绘制了《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又名《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不过这幅画的委托人并不是拿破仑本人,而是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
面对日益强大的法国,西班牙迅速与其恢复邦交。作为国礼,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送给拿破仑六匹御马和戈雅画的国王夫妇像,同时派大使委托大卫画一张拿破仑像。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
当时,西班牙大使询问了拿破仑本人的意见。最初,拿破仑想要一幅自己检阅军队的画像,但最终,他决定画自己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场景。
虚伪的肖像,成功的宣传
阿尔卑斯山山势陡峭,在这种情况下,战马难以攀山越岭,无奈之下,拿破仑只能骑驴子而非骏马。当时他所穿的服装也绝非什么华丽的战袍,而是十分朴素的大衣。
但在拿破仑心中,艺术是为政治宣传服务的,真实性次于政治性。因此,拿破仑要求大卫应该将他画得“冷静沉着,并且骑着一匹燃烧的骏马”。
雅克·路易·大卫自画像,年
于是,在大卫的笔下,拿破仑与战马处在画的中心,英姿飒爽、气势非凡。拿破仑的服饰也从普通军大衣变成了华丽的斗篷。他右手指尖指向阿尔卑斯山的山顶,仿佛在说“胜利就在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拿破仑本人特别在意自己的身高。鉴于他多次强调,大卫采用S型来表现他的骑姿,弥补了他的身材缺陷。
是创造者,也是仿造者
大卫耗时4个月完成了这幅画作,拿破仑本人看到后非常满意,于是命令大卫制作复制品。
《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cm×cm),年,柏林夏洛滕堡宫藏
就这样,大卫变成了自己画作的临摹者。他和学生总共复制了四幅,其中有一幅还是大卫亲自操刀。
这四张画有两张留在了圣克鲁城堡和荣军院,一张送到了米兰,还有一张被挂在了大卫自己的工作室里。
这五幅《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命途多舛,伴随着动荡的欧洲时局,它们散布到了世界各地。大卫创作的最初版本一直保存在马德里,直到西班牙国王约瑟夫·波拿巴退位。
《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cm×cm),年,巴黎凡尔赛宫藏
波拿巴似乎非常钟爱这幅油画。年他流亡美国,还带上了这幅画作与他同行。
这幅《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一直挂在波拿巴家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庄园内,仿佛提醒着他们曾经在欧洲的辉煌岁月。
直到年,尤金妮·波拿巴将这幅作品捐赠给了马尔迈松城堡博物馆,这张画作辗转回到了欧洲。
《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cm×cm),至年,维也纳美景宫藏
年为圣克鲁城堡创作的版本被普鲁士将军冯·布吕歇尔带回了柏林,至今仍悬挂在柏林的夏洛滕堡宫。
年创作的荣军院版本则在年波旁王朝复辟时被取下并保存起来。但年,在路易-菲力浦的命令下,它被重新挂在他新设立的凡尔赛宫陈列室里。
年的版本被辗转送到了米兰,但在年被奥地利人没收。不过米兰的人们不愿放弃这幅画,直到年,这幅作品还一直留在这座城市。
《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5cm×cm),年,巴黎凡尔赛宫藏
然而,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它最终于年被安置在维也纳的观景宫,现在成了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收藏的一部分。
大卫自己还保留了一个版本,直到他去世。年,大卫的女儿宝琳·让宁把它送给后来的拿破仑三世,并把它安放在杜伊勒里宫。年,它被赠予凡尔赛宫博物馆。
被遗忘的事实
大卫创作的这幅《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一经展出就在当时引发了轰动,除了这五幅“官方”复制品外,这幅作品还被印在邮票、海报上,至今仍随处可见,成为最广为人知的拿破仑。
然而,这部作品无论在天气的刻画、人物的细节,还是拿破仑的坐骑上都与事实相差甚远。
有趣的是,几十年后,年,画家保罗·德拉罗什按照事实画出了另一幅《波拿巴翻越阿尔卑斯山》,画中拿破仑没有高昂的斗志,而是神色凝重;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天气不错,并非狂风大作;最重要的是,他骑的是驴而非马。
《波拿巴翻越阿尔卑斯山》,保罗·德拉罗什作,利物浦沃克美术馆藏
然而,这幅追求事实的作品的知名度远不如大卫创作的宣传画,人们铭记的永远是大卫笔下斗志昂扬、身材高大的拿破仑,这就是“政治宣传”的力量。
编辑说明
校对/欧皇喵
封面/小泽老师
排版/莉莉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