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青春痘 http://m.39.net/pf/a_9187226.html
引言
十九世纪上半期历史的总特点是: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极为复杂:旧的矛盾还没有消除,年后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反复争夺政治统治权的斗争仍在继续;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方兴未艾。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逐渐退居到第二位,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则上升到首要位置。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年七月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而从年开始,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它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到年更发展到新的高度。关于法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恩格斯曾经这样指出:“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指英国与法国引者)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高潮是随着年雅各宾专政的被推翻而告结束的。雅各宾专政以恐怖手段有效地“打破专制制度、封建制度以及市侩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雅各宾专政之后的热月政府代表了在革命时期靠投机发财的暴发户的利益,它取消了雅各宾专政的革命措施,打击和镇压了以雅各宾党为首的激进派和民主派,在它统治的时期,骄奢淫逸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使巴黎笼罩着一片放荡侈靡的风气。物价暴涨,工人和农民不堪其苦,连续举行起义。热月政府的白色恐怖摧残了民主派,却助长了保王党的气焰,他们勾结外国势力继续掀起叛乱,妄图复辟。
紧张尖锐的矛盾斗争在年成立督政府以后仍继续发展,一方面,人民与被镇压下去的民主派酝酿着新的革命危机,巴贝夫的“平等派密谋”团体正从事政变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保王党暗中策划复辟,与欧洲君主国的反法联盟内外呼应。在两方面的威胁下,督政府的统治不稳,政局动荡。因此,大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军事独裁政权,在对外战争中崭露头角的拿破仑·波拿巴很自然就成了理想的人选。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年,拿破仑发动雾月18日政变,独揽政权,年正式称帝,是为拿破仑一世。拿破仑帝国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阶段。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拿破仑的内政外交政策的目的和实质,都在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他制定了保护资产阶级所有制的拿破仑法典,“把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完善了现代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他在大革命把半农奴制的农民变成自由土地所有者的基础上,“保证农民能够自由无阻地利用他们刚得到的法国土地并满足其强烈的私有欲”,从而使“小块土地所有制在法国土地上扎下的根剥夺了封建制度的一切营养物”;他保护贸易自由,大大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拿破仑拿破仑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阶段的代表,与一贯敌视这次革命的欧洲君主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一次又一次的反法联盟进行了斗争,他频繁的对外战争,不能单纯用扩张野心来解释,而是年后革命的法国与落后的、封建的欧洲斗争的继续,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破坏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
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所向无敌,到年,除俄国以外,几乎整个欧洲都慑服于他的军旗之下。他把资产阶级的关系带到了这些国家,在这里,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曾经跟随拿破仑大军转战欧洲的斯丹达就曾称颂拿破仑进军意大利“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开辟一个重要的时代”。当然,另一方面,拿破仑的资产阶级帝国对这些国家的掠夺也激起了各民族的强烈反抗。
年,拿破仑征俄失败,英、俄、普鲁士、瑞典、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趁机组织第六次反法联盟,年,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囚禁在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
在联军刺刀的保护下,波旁家族重新掌权,路易十八回到了巴黎,他进入巴黎时,国民自卫军和拿破仑的老卫队列队“欢迎”,夏多布里盎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他亲眼看到的这个场面:“欢迎者”的脸上充满了“威逼的表情”,“一些人撇下嘴角两边的肌肉,表现出可怕的轻蔑,另一些人象老虎一样在髭须下露出牙齿,当他们举枪时,动作非常粗暴,发出的声音简直令人战栗。”
这个场面就是整个法国对待复辟王朝的态度的缩影封建王室的卷土重来和它复辟革命前旧秩序的狂热,引起了法国人民的恐惧和愤恨。
年3月,拿破仑利用这种情绪发动了“百日政变”,他离开厄尔巴岛在法国登陆,在宣言中号召“拔去那早已被我们民族抛弃了的白百合花旗帜,把三色国旗高高竖起来”,他竟然一弹不发,未遇任何抵抗地重返巴黎。路易十八仓皇出逃,欧洲各国又组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年6月18日与拿破仑会战于比利时的滑铁卢。这次会战被后来的法国作家称为“王国集团对法兰西不可驯服的运动的颠覆”。结果是拿破仑遭到失败,被迫第二次退位,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路易十八“对拿破仑的胜利在整个欧洲成了反动派对革命的胜利,”从此,欧洲沦于俄、奥、英、普等君主国“神圣同盟”的统治之下,波旁王朝再度获得在法国的政治统治权,年以来的历史进程出现了一个反复和倒退,雨果在他的作品里把它称为一次“日蚀”路易十八是大革命高潮中被推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的弟弟,面对着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关系已遭到摧毁的十九世纪法国的现实,他不得不仿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把复辟王朝的统治建立在封建贵族与大资产阶级妥协的基础上,他颁布的年宪章承认了拿破仑法典,认可了大革命以后所形成的新的私有制关系;在权力分配上,国王掌握最高的行政权,议会则有一部分立法权,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由于符合选举法财产资格规定而能够进入议会。
但和英国的君主立宪不同,法国的政治统治权不是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而是掌握在贵族阶级复辟势力手里,而且,他们并没有放弃恢复革命前君主专制制度与贵族土地所有制的反动愿望,路易十八在年宪章上注明的日期是“我朝第十九年”,表明他把自己的王权上溯到路易十六的儿子去世的年,正暴露出要把革命时期和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变化一笔勾销的意图。
波旁王朝复辟
波旁王朝的阶级本质和复辟的愿望决定了它全部政策的反动性:对外,它仰人鼻息,在联军长期占领下,看神圣同盟君主国的眼色行事,沙皇长期豢养的走狗黎希留公爵不止一次出任内阁首相,夏多布里盎也因在神圣同盟的会议上迎合亚历山大一世的心意促成法国出兵干涉西班牙革命有功,而成为波旁王朝的外交大臣;对内,复辟王朝大肆镇压拿破仑主义者,白色恐怖猖獗一时,特别是年查理十世上台以后,王朝政府更加倒行逆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案,如加强教会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特务统治;赔偿革命期间流亡国外的贵族十亿法郎,把负担转嫁给资产阶级;对报刊出版物严加检查控制等。
正因为波旁王朝是在大革命清扫过的社会基地上复辟的,它自己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解体,所以在法国国民中十分孤立,与各个阶级的关系都很紧张。
▲波旁王朝复辟工人为了争取增加工资、降低粮价而不断进行罢工和暴动,农民、小生产者时刻担心革命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死灰复燃,资产阶级也不甘心于自己的在野地位。整个复辟时期阶级矛盾的主要内容是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这一斗争仍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是大革命以来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统治权的继续。
复辟势力的核心是以后来成为查理十世的阿多亚伯爵为首的极端保王党人,反动浪漫主义作家若瑟夫·德·迈斯特、波纳尔、夏多布里盎都是其中的活跃人物。与复辟王朝合作、主张君主立宪、但认为应该实行温和政策的,是立宪派保王党,后来在政治舞台上进行了充分表演的历史学家梯也尔即属于这一行列。
资产阶级的反对派是自由党,他们主张民主改革和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政府,作家本杰明·龚斯当是这一派政治力量的头面人物,年,查理十世把赔偿贵族十亿法郎的法案提交议会讨论通过时,他是起来发表演说表示反对的仅有的三个议员中的一个,刊载这篇演说的那一期《立宪报》大受欢迎,不得不再印一版。年7月,查理十世下令对报刊出版物进行更严格的管制并实行新的选举法,规定只有大土地所有者才有选举权,更成为了革命的导火线,自由资产阶级起来反对,巴黎工人和贫民走上街头,构筑街垒,起义爆发了。
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但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所篡夺,代表金融贵族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登上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马克思指出:“年的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从此,又一次被赶下台的贵族阶级再也没有力量卷土重来,在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之间再也谈不上什么严重的政治斗争了。
七月革命以前的历史发展表明,资产阶级与拿破仑帝国彻底根除了封建所有制的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廓清了社会基地,使得旧制度的复辟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而随着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的建立,法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工业革命使无产阶级的人数和力量大为增长,七月王朝贪婪的剥削却促使劳资矛盾日益尖锐。这个王朝“不过是剥削法国国民财富的股份公司;这个公司的红利是在内阁大臣、议会、二十四万选民和他们的走卒之间分配的。
▲路易菲利普总结
路易菲力浦便是这个公司的经理,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这个王朝一建立,就作为时代的主要内容而突出起来,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一方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新近取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