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曼middot拉什迪他需要挽回他

“在早年的这些日子里,他的迷惘对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后来他才明白,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迷惘:他不知道自己从孟买被连根拔起之后成了什么。他变得很尖刻,时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闹。他异常焦虑,不得不刻苦用功,以此掩饰自己的恐惧。他所尝试的一切都不顺利。”

《午夜之子》的诞生

[英]萨尔曼·拉什迪

流畅译

在他的同代人当中,有的小说家——马丁·阿米斯和伊恩·麦克尤恩——可以说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们像高贵的鸟类,几乎刚破壳就一飞冲天。而他自己早年的希望却仍未实现。他在旺兹沃斯大桥路附近的阿克福德路的一个阁楼里住了一段时间,跟他在那座房子里合租的还有他姐姐萨敏和三个剑桥的朋友。他抽掉活梯,合上门板,独自待在三角形的木头世界里,假装写作。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很长时间,一直没有书出来。在早年的这些日子里,他的迷惘对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后来他才明白,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迷惘:他不知道自己从孟买被连根拔起之后成了什么。他变得很尖刻,时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闹。他异常焦虑,不得不刻苦用功,以此掩饰自己的恐惧。他所尝试的一切都不顺利。为了逃避阁楼里的徒劳无益,他加入了肯宁顿椭圆剧院的一些实验剧团,像“人行道”(Sidewalk)、“屁股”(Zatch)之类的。在一位名叫达斯蒂·休斯的剑桥校友的作品中,他穿着黑色的衣服,戴着金色的假发,留着胡子,扮演一个男性的知心专栏大姐。此外,他还参演了英国版的《越南岩石》,这原是一出由纽约的拉·玛玛剧团创作的反越南的宣传剧。这些演出都起不了什么作用,雪上加霜的是,他把钱都花光了。从剑桥毕业一年之后,他领起了失业救济金。“我要跟我的那些朋友怎么说?”在他表明自己的文学志向时,阿尼斯·拉什迪这样嚷道。站在领取失业救济金的队伍里,阿尼斯的儿子开始理解父亲的话。在阿克福德路的那座房子里,有很多青春的不幸。萨敏和他的同学斯蒂芬·布兰顿恋爱失败,离开那里回了老家。一个名叫菲奥娜·阿尔登的年轻女人搬了进来,有天晚上,他发现她吞下了一瓶安眠药,神志不清地倒在楼梯脚。她紧紧抓着他的手腕不肯放开,医院洗胃,救回了她一命。在这件事之后,他搬出了阁楼,在切尔西和厄尔斯考特的各个出租房之间迁来迁去。四十年后,他又听到了菲奥娜的消息。她成了上议院的一位男爵的夫人,在生意场上也是声誉卓绝。青春往往都是不幸的,为了成为自己而做出的挣扎把年轻人撕成了碎片,但有时候,挣扎过了,好日子就会到来。

在他离开阿克福德路不久之后,当地的一个问题少年放火烧了那座房子。

达斯蒂·休斯在伯克莱广场的J·沃尔特·汤普森广告社找到了一份写广告文案的工作。他突然有了可观的收入,还和漂亮的金发模特做洗发水广告。“你应该干这个,”达斯蒂对他说,“很简单的。”他参加了J·沃尔特·汤普森的“广告测试”,在广告社的办公室里根据查克·贝里《没有特别的地方可去》的调子,替AfterEight巧克力写广告词,为使用汽车安全带写宣传语,还有——按照要求——用不到一百个词语向一个来自火星的访客解释什么是面包,以及如何烤面包片。他失败了。在威严的J·沃尔特·汤普森看来,他不是当作家的料。最后,他在阿尔伯马尔街的一家名叫沙普·迈克玛纳斯的规模比较小、名气没那么大的广告社找到工作,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第一天上班,社里就要他替一本促销杂志写广告,兜售装在圣诞节的红色炮盒里的雪茄。他的头脑一片空白。最后,亲切的“创意总监”奥利佛·诺克斯(他后来成了一位广受好评的小说家)从他肩膀上俯下身来,低声说道,“来自《选手》的五个啪啪响的好主意,让圣诞节过得红火火。”哦,他觉得自己很蠢,原来是这样。

在广告社与他共用一间办公室的是一位名叫费伊·考文垂的黑发大美人,她正在和乔纳森·凯普出版社的汤姆·玛施勒交往。每个星期一,她都会跟他谈到他们周末跟哪些有趣的朋友在一起,像“阿诺德”啦(威斯克)、“哈罗德”啦(品特)、“约翰”啦(福尔斯)之类的。多开心,多好玩啊!羡慕、忿恨、憧憬和绝望在年轻的广告文案心里翻滚。就这样,文学世界离他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当费伊辞职去跟玛施勒结婚,后来成为一名可敬的餐厅评论员的时候,他几乎感到释然,她让他眼巴巴看着干着急的文学世界又离他远去了。

他在年6月离开大学。《午夜之子》在年4月发表。光是起步,就花了将近十三年。在此期间,他写了无数的垃圾。有一本小说叫《长老之书》,如果他知道怎么写的话,应该不错。小说讲的是一位圣人,一位长老,在一个类似于巴基斯坦的国家,被另外三个人(一个是军队领袖、一个是政治领袖、一个是资本家)利用来发动一场政变,他们以为他会在政变之后成为傀儡首脑,而他们则掌握实权。但他比他的支持者更能干,也更残忍,他们意识到自己放出了一个无法控制的魔头。这距离后来阿亚图拉·霍梅尼吞噬那场他本该充当傀儡的革命还有很多年。如果平铺直叙,把这部小说写成政治恐怖寓言,或许管用;但他却用了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流”来讲述这个故事,多少有些晦涩,没有人喜欢它,根本无法发表,所以流产了。

接下来还有更糟糕的。BBC为了找一名新的电视剧作家,举办了一场竞赛,他写了一个剧本参赛,讲的是和基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两个犯人的故事,他们在那位伟大人物到达各各他之前,像贝克特笔下的流浪汉迪迪和戈戈一样交谈。这个剧本理所当然地叫做《十字架上的谈话》。写得蠢极了,没有赢得竞赛。在此之后,他又写了一部小说,叫《对抗者》,模仿品钦的风格,糟透了,从未拿给任何人看过。他继续以写广告文案为生。他不敢说自己是小说家。他只是一名广告作家,像所有的广告作家一样,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然而,他知道自己还不是。

青年拉什迪

有一点很奇怪,这个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的人,却一直在写信仰的问题。信仰虽然离他而去,但这个主题却不断地刺激着他的想象。宗教(无论是印度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的结构和隐喻塑造了他的非宗教头脑,而这些宗教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gs/8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