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而思
duersi
有关投掷效应的文章还没有整理完,应当还有一篇,但是有点长,并且怕大家总看投掷会看累了,就先整理一个有关皮头形状的小知识。
经常听到别人说,皮头的弧度应该跟一元硬币的弧度差不多,但是有人想过为什么吗?如果弧度更大一些会怎么样?更小一些会怎么样这篇文章同样来自《BilliardsDigest》,将从理论上为您进行揭秘。
从这个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出杆高度相同,由于皮头形状的不同,造成击打点有不少的差别。
结论:
1.皮头更圆一些(弧度半径小),击打点偏离的越多。皮头更平一些(弧度半径大),击打点偏离的少。
2.球杆的中心点与击打点(接触点)有不小的差别。
应用:
1.如果你相击打某一点,需要再向边缘偏出至少2/3个皮头。例如我们经常说,极限的打点在于半径的一半,但是我们经常能看到有选手在加极限塞的时候,球杆已经接近球的边缘了。现在我们知道,如果想打到极限点(1/2球的半径),皮头的边缘比击打点偏出2/3甚至4/5的距离。我们算一下,1/2球的半径+4/5皮头=2.47厘米,也就是球杆的边缘距离球的边缘只有不到4毫米的距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职业选手拉杆时,球杆基本可以贴到台面的原因。
2.皮头更圆一些,杆法(左右塞与高低杆)会更“犀利”一些,但是更难控制
3.皮头打时间长了,弧度会有变化,要经常修整一下。每一次修整之后,需要你重新校正一下偏移量。
温馨提醒:以下所讲述内容如有不明白,可登录中式八球网,与原作者
老张探讨!明天又是周一,
上班的狗血日子如约而至
你,做好准备了吗?老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