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热爱绘本的LUCY
每年都会研读很多绘本读物
作为一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为孩子选好书、读好书
是我的责任
爱绘本爱生活更爱你
来源:我是娇娇妈
1最近,看到一位家长忿忿留言: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居然是画自己家的车标。
接到这个作业后家长们炸开了锅。
“这也太欠考虑了吧,这样的作业交上去不会引起攀比吗?这是教画画还是拼爹啊?再说,万一家长没车呢?”
“家里是有车,但只是儿童车!”
“幼儿园里不是画了就好了,还会评个好与不好。别的小朋友说‘我家的是奥迪,我爸用这个送我上学’,然后你画个自行车‘我家的是自行车……’,教育在哪?我看只会助长孩子炫耀,导致孩子自卑,最后还不是一节荒唐的攀比课?”
这位家长一语中的,给孩子们布置这样的作业似乎意义不大,不仅引起家长的反感,更有可能给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
在电影《夏洛特烦恼》里,袁华因为发表一篇名为《我的区长父亲》的作文,而获得了全区作文比赛一等奖。
电影虽然是用来搞笑,但却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某些现象,若将两者相比较,就不难解释为何众多家长都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另有所图”了。
2这样的学校也许是个例,但是攀比,绝不是个例。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现今盛行的攀比之风,学校才是重灾区。
如果你也身为父母,就会明白一种开学焦虑,就是最怕被老师问“放假去哪儿”。
不少学校会在开学时布置一份“暑假去哪玩了”的作业,孩子们都要介绍,优秀的还要展示,每次被选中的暑假见闻的手抄报,几乎是“周游列国”,不是白宫就是大本钟。
有位妈妈吐槽:
儿子到学校注册后,闷闷不乐。原来是老师让学生介绍“暑假去哪里了”。结果,同学到哪里玩的都有,儿子回来抱怨妈妈没有带他出去玩,连课本上的天安门都没去过。
在这样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在无意之中引起或加剧了学生间的攀比之风。
然而,当你抛开校方的作用,细心地去观察孩子们,学生间的攀比心理会让你惊出一身冷汗。
昆明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南南,每天上学和放学由爸爸王先生开车接送。由于家境一般,王先生的座驾一直都是一辆价值三四万元的QQ车。
一天王先生提前到校,还很幸运地在学校正门旁边抢到一个车位。南南见到爸爸的车迅速小跑,几个跨步就钻进了车里并要求爸爸迅速离开。
王先生一脸纳闷,孩子说:“我们同学家里都是开奔驰宝马来接,你的车档次太低,下次来接我时停远一点。”
学生间除了比自家的车以外,还会比父母的职业、比房子、比生日、比排场……彼此间相互炫耀演变成“我有你没有”,“他有我也必须有”,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3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反贪局长陈海的儿子小皮球讲述学校里学生间的“金钱交易”时的那一份理所当然,让人头皮发麻。
最后,小皮球的爷爷说得好,“还不是大人世界出了问题,影响了孩子?”
正如央视纪录片《镜子》中所说“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诚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曾有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不是家长攀比会!”的发言中指出:
现在开家长会,家长们坐在一起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讨论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是互相攀比。比特长、比奖杯、比成绩。成绩好的就骄傲,成绩不好则抬不起头……
甚至有些家长每次开会前都要去买一套衣服,就为了能够盛装出席,艳压群芳。
看到大人们争奇斗艳,学生间竟流传着一个“辣妈排行榜”,私下议论谁的妈妈年轻、谁的妈妈时尚……
上有时装秀,下有排行榜,这样的言传身教教得又好,学得又快,如何不出问题。
武昌一所小学大队委员改选又上演了一出家长之间的“暗战”。
为了给孩子拉票,有的学生家长竟跑到校门口拉横幅,有的拉着学生评委,鼓动他们为自己的孩子投票,有的直接给评委小礼物,承诺当选后请客。
更叫人惊讶的是,一些候选的学生居然威胁学生评委说:“你如果不选我,你就别想回家……”吓得同为小学生的评委连连点头。
家长就这样用成人化的手段、庸俗的方式,在向孩子展示着什么是攀比、如何去攀比,却还沾沾自喜,“看,老爸的手段多高明”!
谁知,比爽了家长,害惨的是学生!
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将会影响每个人一生。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思想的根基本就不正,如何能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
4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名为“龚熙程”的网友就攀比如是说:
一小学生兴奋地跟他妈说学校给发了个奖,他妈问班里几个人得奖,男孩说二十几个,他妈说那一多半都有奖你高兴个屁,男孩顿时有种诧异的失落,想了半天,说谁谁都没得。
从那天起,他开始失去用理念构建生活的能力,此后的喜悦要因比别人好而建立,愁苦则要以别人比自己差来缓解。
家长对常挂在嘴边的“你看谁谁谁比你强多了”不以为然,实则对孩子的一生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你可能也听过这样一句话:攀比的背后,都是匮乏。而这种匮乏感在成年后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
一个从小对事物就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以父母认为的好坏为价值观,以他人的想法为判断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即使达到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地位,还是觉得不幸福不快乐,甚至较常人更孤独。
而他的成就感只能在与他人攀比中获得。
看到朋友有的手包就要买,看到同事风生水起就自乱阵脚,看到亲戚买了名车没法做到,就只会神伤,甚至沉沦。
因为匮乏而攀比,又因攀比而匮乏,人生就此陷入恶性循环,沉入黑暗的深渊。
人生的价值感和满足感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标准,而他们在父母的影响下,一直在追随,在否定,在反抗,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极其不幸的。
5而同样对于车标和名牌,演员刘烨作为一位父亲,却做了最正确的示范。
在一个访谈中,他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他回家后,发现诺一跑过来指着电视里说“爸爸,我知道那是什么车,那是宝马,我还知道奥迪……”
他当时非常惊愕,自己从来不会让孩子去认识品牌,孩子们根本没有名牌的概念,所有的都是一样的,不存在高低贵贱,这是他一贯的教育理念。
了解事由后才知道,原来是家中的保姆教会了两个孩子认识车标,第二天他和妻子就将保姆辞退了。
对于刘烨这样的教育方式,娇妈很是敬佩。
后来他带着孩子穿着老式布鞋,背着几十块钱的军包和水壶,去跑步、爬山、去做公益,这些行为都在表示他是一位好父亲,更拥有着不攀比、不骄奢、谦逊的正确而深刻的育儿观。
关于名牌这件事,记得胡军曾说:孩子是单纯的,只知道天气冷了我要加衣服,如果大人不去说孩子根本没有名牌意识,孩子穿名牌不过是满足父母的虚荣心罢了。
人生如鞋,不需盲目攀比、更不需削足适屐。关键适合双脚、关键便于行走。
穿好自己的鞋,才能踏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不攀比,应该刻进家长心里,写进孩子心里。
与家长们共勉!
嗨,我是娇娇妈,专注于服务数百万妈妈的家庭教育平台。我的文,偶尔理性冷静、偶尔温暖深情。但愿,我们相识后,你懂自己也懂孩子。娇娇妈(ID:jiaojiaoma8)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文
末
听
故
事
明
天
见
后台回复代码99听故事
01情绪管理02习惯养成03价值观04艺术05认知
06入园焦虑07生命教育08性教育09亲情10友情
11国际大师12中国原创13圣诞节14女生15男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