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史学集刊》年第2期。
处女地假说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命运
付成双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天津)
摘 要:在白人殖民者到来前,北美印第安人已经在美洲大陆上生活了数万年,并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白人殖民者来到美洲后,一方面出于欧洲种族主义的文化偏见,一方面出于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现实利益需要,建构出处女地假说,并根据自身需要将北美大陆上的原住民简单形容为高贵的印第安人和嗜血的野蛮人两种非此即彼的刻板形象。处女地假说成为白人殖民者向西部边疆扩张、驱逐和剥削印第安人的理论工具。对于美洲白人来说,该假说意味着机会和希望,而对于北美印第安人来说,该假说则代表了种族主义偏见和殖民主义的罪恶。随着现代环境主义的兴起,处女地假说和印第安人的传统生态智慧受到热捧,印第安人也试图利用这一工具为其当前争取资源控制权的斗争服务,但收效不大。
关键词:处女地;印第安人;伊甸园;荒野;野蛮
亨利·纳什·史密斯(HenryNashSmith)的著作《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VirginLand:TheAmericanWestasaSymbolandMyth)一书,以花园神话和帝国神话这两大假说为基点,探讨了作为美国历史上处女地象征的西部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史密斯的著作于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后,在两年里就有数十篇书评发表,从而引发了从文化史角度解释美国历史的热潮。时至今日,依然有学者在撰写书评,可见此书影响之深。然而,除了史密斯的著作外,很少有其他专门以处女地为主题的研究成果,甚至连著名的维基百科,一旦输入处女地一词,要么指向史密斯的著作,要么自动跳转到边疆(frontier)词条,似乎处女地等同于美国历史上的边疆。
相比于边疆理论、美洲大沙漠假说、美国例外论等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假说,处女地假说在美国历史上存在感较低,以至于人们经常忽略它的存在。[1]然而,处女地假说又是一个对美国历史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印第安人命运密切相关的观念。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克罗伯(AlfredL.Kroeber)曾断言:在白人到来前,北美东部印第安人忙于部落之间的争夺,无暇开发,从而导致“99%的可以开发的地区仍然是处女地”。[2]研究北美早期史的学者梅拉尼·派瑞奥特(MelaniePerreault)也指出:“美国历史上最为持久的一个神话就是关于欧洲人发现一片处女荒地、一片尚未被人类定居的纯粹的自然这一假说。”[3]时至今日,关于美洲是处女地的说法仍时有出现。[4]近年来,随着环境主义的流行,关于北美大陆在白人到来前是一片处女地的说法背后所隐藏的种族主义受到学者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