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年7月10日——10月10日
展览地点:辽博一楼3号临展厅
无论他人怎样诽谤我,我不怕我的名誉受什么损害,后世将以公道还我,将来总可以知道真实情形,将能以我所做的好事,比较我所犯的过失。我对于这两样相比较的结果并不忧心,如果我能办成,我死的时候将享世上所未有过的大名。既是如此,我虽未成功,世人将以我为一个非常之人。
——拿破仑
上期拿破仑特展专题我们为您讲述了拿破仑的赫赫战功,本期我们将为您揭晓拿破仑战争史上的重大转折之战以及晚景时期的拿破仑......
人生拐点一:远征俄罗斯
时间:年5月
代价:流放厄尔巴岛
火烧莫斯科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鼎盛,拿破仑成为欧洲霸主,但是雄心勃勃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欧洲大陆上只有俄国没有被他控制。年5月,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近6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俄军坚决抵抗拿破仑侵略,虽然法军一路取得胜利,但是伤亡极其惨重。在历经博罗迪诺战役后,9月16日,拿破仑率军进军莫斯科,但始料未及的是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即将到来的寒冬季节,与俄罗斯人民坚决不投降,还有此时在国内的一场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俄罗斯的寒冬,是拿破仑的最大阻力,法军不是战死就是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仅不到6万人。
从俄国败退
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再次组成,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在吕岑、包岑等地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短暂停战后,随着奥地利倒入反法同盟,联军的力量超过了拿破仑。年,莱比锡战役后,反法联军以压倒之执,兵临巴黎城下,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虽保留了“皇帝”的称号,但领土只局限在厄尔巴岛上。
法国之役
人生拐点二:决战滑铁卢
时间:年2月
代价:流放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在前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充满暗杀,几次险些遇害。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兰西王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软禁,他密切注视着法国局势的变化。年2月26日拿破仑逃出小岛,返回巴黎夺取政权,建立“百日王朝”。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展开生死对决。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支援,拿破仑战败,被反法同盟流放至圣赫勒岛。一代英豪,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年8月,拿破仑乘坐英国军舰“诺森伯兰”号,航行两个月后抵达圣赫勒拿岛。这座死火山小岛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距离法国多公里,面积47平方千米,海拔米,岛上环境恶劣,气候潮湿。由名英军士兵和数门大炮驻防,拿破仑的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拿破仑居住在小岛东北的朗伍德(Longwood)两间小屋里。这些房间原为马厩,登岛后被英军匆匆改建。两间小屋,每间长4米、宽3.6米、高3米。卧室里摆放着火炉、木椅、小桌,以及在奥斯特里茨使用过的行军床。自愿跟随拿破仑流放的有贝特朗、古尔戈、拉斯卡斯、蒙托隆,以及他们的家属、侍从,共计40人。
这是反映维也纳会议场景的一幅版画。维也纳会议是从年9月至年6月,由反法同盟在维也纳举行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其核心议题是讨论拿破仑和法兰西帝国的命运。
维也纳会议
这些是滑铁卢战役中的骑兵盔甲、炮弹,以及拿破仑在行军过程中曾使用过的餐具和行军床等。
这幅《受伤的胸甲骑兵》油画则描绘了拿破仑在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中失败的场景,由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备受欢迎的“马术”主题画家阿尔弗雷德·德·德勒创作,世界著名奢侈品品牌爱马仕图标上的马,也来源于德勒的作品。
受伤的胸甲骑兵
折翼的雄鹰
在圣赫勒拿岛上重游期间,拿破仑读完了他所携带来的多本书籍,口述了回忆录,并两次拒绝了营救他的计划。这是他在岛上生活时所穿过的睡衣、朴克牌、藏书等。
而这幅油画是年就任英国首相的罗斯伯里勋爵(.5.7-.5.21)撰写拿破仑历史专著《最后阶段》的预订之作。画面表现了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
拿破仑酷爱热水浴,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他也离不开热水浴、香水、葡萄酒和干净的内衣。在岛上,他泡热水浴的时间越来越长,对水的要求也越来越热。他洗完热水澡以后,会习惯性的脱光上衣,然后在他的头上和上身洒上古龙水。
拿破仑的母亲莱蒂齐娅曾向反法同盟的各国君主苦苦央求,恳请探望拿破仑,但却遭到了反对,因为他们担心莱蒂齐娅会策划拿破仑出逃。她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已垂暮,恐不胜两千里的跋涉,很可能我会死于途中,但至少可以死得离你近些……这封信两个多月之后才被送到圣赫勒拿岛,而此时的拿破仑,也已病入膏肓。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时年52岁。这是拿破仑的遗书,内容主要是处置他的一些遗产,并未涉及政治。
法国画家让·巴蒂斯特·茅塞斯通过聆听拿破仑逝世时在场人士的叙述,于年绘制了这幅油画《穿制服的拿破仑在临终之时》。油画所描绘的场面只是法国人对他们的英雄临终时的一种美好的想象。这幅是一位在场人员在拿破仑临终后对现场情况的速描画像。
拿破仑对双角帽情有独钟,经常会将它送给有功的将军或士兵。这顶帽子是拿破仑流亡圣赫勒拿岛时所使用的。底部为拿破仑的“荣誉勋章”大绶带。
拿破仑死后,英国人不允许将他的遗体运回欧洲,只能将拿破仑安葬在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他离世二十年后的年,拿破仑的灵柩被法国人民迎回巴黎,在90万巴黎市民的目送下,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隆重安葬在了巴黎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巴黎荣誉军人院的圆顶大堂。
巴黎荣誉军人院现在也是法国军事博物馆所在地,拿破仑如今安葬在此,他的哥哥、弟弟,以及他与第二任妻子的唯一儿子拿破仑二世,也安葬于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