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静笃杜一无二李啸天一。诺贝尔文学奖在积压了一年之后,一下颁发了两个。但并非双黄蛋,而是在年份上分的很清楚,年份的属于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Tokarczuk),年份的则属于彼得·汉德克(PeterHandke)。对于大多中国人来说,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这个名字有些陌生,而彼得·汉德克就熟悉得多。这个奥地利老头完全不是冷门,他常年盘踞在各大赔率榜的前列。只是,大家在看赔率榜时,只注意了村上春树,没有留意到还有一批该得而未得的大神级作家,像米兰·昆德拉,就远比村上更悲情,最近的还有阿摩司·奥兹、菲利普·罗斯,他们都没有等到拿奖,就充满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彼得·汉德克只是拿到了早就该属于他的诺奖。今天,就来说说彼得·汉德克。要充分了解一位作家,莫过于去看他的作品。汉德克著有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痛苦的中国人》等。介绍小说要慢一点,毕竟看完一本书需要几天的时间,还好有电影,可以在两个小时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汉德克既是作家,也是一名编剧,而且他还是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御用编剧,今天就为大家聊聊两人合作的《柏林苍穹下》。《柏林苍穹下》不仅是汉德克得分最高的剧本,也是文德斯职业生涯中的最高峰,这是两位大师联手打造的一部经典作品。对于导演文德斯来说,《柏林苍穹下》上映于年,连同早3年前的《德州,巴黎》,共同构成了其导演生涯中让人仰视的双峰。维姆·文德斯与赖纳·威尔斯·法斯宾德、沃克·施隆多夫、维尔纳·赫尔佐格齐名,是德国电影新浪潮的四大金刚,声名显赫。尽管《柏林苍穹下》由汉德克创作剧本,但精神内核更接近文德斯,毕竟文德斯的编剧能力同样厉害,经常自己撰写剧本。本剧说是两人联合创作剧本,其实他们的工作是分开的。汉德克更倾向于自己独自动手,文德斯容忍了他。于是,整个剧本就是汉德克写了一部分,文德斯也写了一部分,两人各写了一些场景,然后拼凑在了一起。不过,汉德克的影响依旧存在。他完美地呈现出了文德斯想要的结果,既满足了导演的需求,又呈现出了自己的特色。电影开头与结尾,那位孩子的诗《童年之歌》,传神地展现出了这部影片的精神内核,这首诗就完全是汉德克的作品。当孩子还是孩子,他总有这些疑问: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你?为什么我在这里,而不在那里?......为什么我自己在出生之前并不存在?为什么有一天我将不再是我自己?能够通过一部作品,一次性走进两位大师的内心,不亦快哉!二。《柏林苍穹下》的主演也非泛泛之辈。男主角布鲁诺·甘茨在片中极具成熟男人的魅力,和善的面孔时时透出迷人的天使般的微笑。布鲁诺·甘茨,这个名字可能对于非德语片观众来说,稍微有些陌生。但以下带有魔性的动图,大家一准都看过。是的,布鲁诺·甘茨就是那个饰演了癫狂了的希特勒的人。网上流传的那些动图,都源自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由布鲁诺·甘茨主演,他也是戏火人不火的典型。可惜,他在年初去世了,没能见证到汉德克获奖的高光时刻。《柏林苍穹下》的剧组组成有点类似《红高粱》,两者中前者的导演是世界级大导,编剧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演员则是德国国宝级的演员。后者也是一样,张艺谋同样是国际级大导,莫言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演巩俐则是国际影后,姜文无论做演员还是做导演都赫赫有名。更重要的是,《柏林苍穹下》与《红高粱》都是导演高峰期的作品。先不说《柏林》,先顺道说下《红高粱》,现在看我们觉得这片很好,展现出了中国特色。但当初《红高粱》问世时,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红高粱》及之后的《菊豆》等几部影片,在国内面临的批评远超过赞誉,批评的观点集中在于说这些影片揭示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去西方影展上获奖是对外媚俗,是贩卖中国的落后,展示中国的伤疤给猎奇的西方人看。这种把艺术政治化的观点真是让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这种大帽子不是戴着玩的,会置人于死地。把批评张艺谋的观点火药味祛除一些的话,发现其实也有一点道理。即先锋的文艺总是带有批评的味道,总体思想上偏左。张艺谋还好,他只是不自觉地迎合了新左思潮的涌动罢了,西方的新浪潮就有典型的新左思想的特征,德国新浪潮四大金刚的其他三位都是批评政治的高手,维姆·文德斯离政治稍微有些距离,但《柏林苍穹下》的批判性依旧展露无遗,很明显受到了新左思潮的影响。《柏林苍穹下》整部影片都满含了对于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犹如手术刀一样将社会的伤疤拍摄出来给人看,展示出了整个社会颓废怪诞的一面。这一点,当时看起来非常震撼,不过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则有一点点不友好。《柏林苍穹下》上映于年,展现的是德国治下的西柏林现状。要知道在两年后的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变色,柏林墙轰然倒塌,东柏林与西柏林重新融为一体。这一政治变化,几乎是在转瞬间就完成了,在年时还毫无迹象。善于捕捉社会变化的维姆·文德斯也无法未卜先知,他展现的只能是他自己看到的一面,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一面。我们现在来看《柏林苍穹下》,会觉得有些不合时宜,稍微有些难以理解,觉得不应该有多伟大,其实一定要把这部影片放回到冷战之下才可以,那时候的西柏林正处于社会主义德国严丝合缝的包围之下,成为了被上帝遗弃之地。文德斯,展现的恰恰是那种被上帝抛弃了感觉。时间向前,二战结束后,德国分别被西方的盟军与东方的苏联占领,被分割成为了西德与东德两个国家。盟军占领区成为西德,是资本主义国家,首都是波恩;柏林则是苏占区成立的社会主义东德的首都。但柏林又不全属于东德,而是也被分成了两部分,即西柏林与东柏林,东柏林属于东德,西柏林属于西德,因为二战结束后西柏林也是盟军的占领区。又因为整个柏林位于东德的领土之上,西柏林就成为了西德的一块飞地。被东德用一堵墙包围了起来,靠西德与北约的空运维持生存,这就是柏林墙。柏林墙也成为了横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分割墙,成为了一个象征性极强的标志。这堵墙前也发生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了许多东德人勇闯柏林墙而被就地击毙的流血事件。维姆·文德斯相对其他几位新思潮的大神来说,对政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