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好看

时隔四年,再次开启推书讲书,于我而言真是兴奋不已,虽然停更许久,但一直未敢中断看书这一乐事,所以往后不会再断更,希望大家监督。言归正传,今天要开启的是今年上半年我所看的书里觉得最好看的,它就是——《红与黑》

《红与黑》距今已经年,这种即久远,篇幅又不短的书,常令很多人望而却步,读之前我也担心内容会不会单一枯燥,但仅看到一半,我就不由赞叹起司汤达的高明,这本书真不愧为世界名著。

讲书之前,先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

-THEFIRST-

作者

司汤达(——)

原名马里-亨利.贝尔,司汤达是其笔名。从小丧母,司汤达是由信奉伏尔泰的外祖父教养成人,少年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崇敬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征战欧洲。年拿破仑下台,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离开法国前往意大利米拉定居,年开始创作《红与黑》,年完稿。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

我看的这本书是罗新璋先生所译,还有张冠尧的译本,大家可自行选择喜欢的译者。(对不同的翻译感兴趣的朋友,可看第二条推送)

-THEFIRST-

创作背景

《红与黑》的创作背景是法国大革命,以下是我简要梳理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时间线。(后台回复:时间线,可发高清图)

-THEFIRST-

简书

第一章开门见山便介绍了维璃叶市(作者虚构的法国一小城)的地理,产业,再由产业引申出最大产业的拥有者——市长大人

一进城,就听到噪声四起,震耳欲聋:那是一部外表粗粝、喧闹不堪的机器发出来的。.......别看这钉厂把大街上的行人震得晕头转向,假如这旅客进入维璃叶地界,问起这爿(pan二声,量词,指田地工厂等)光鲜的厂家,是谁家的产业,别人准会拖腔拉调地回答:“嗬!那是我们市长大人的。”

年,拿破仑倒台,王政复辟,瑞那先生靠向上巴结得了这个官职。维璃叶的市长,特.瑞那先生,靠着铁钉厂的盈利盖起了极为漂亮的巨石高垒的宅邸。市长大人为了扩大他的花园,托在巴黎的关系令公共水流改道,又不惜重金买下索雷尔老头的锯木厂,我们的市长大人过于“善良”被这老头敲诈了一笔六千法郎的巨款,由此被当地人精明人奚落。而作者在第一章的最后又将当地的聪明人奚落了一番

每年春上,有一帮泥水匠,穿过汝拉山谷,前往巴黎。在维璃叶想赢得众人敬重,最要紧的是造围墙时切不可用这伙泥水匠从意大利带来的图样。哪位业主一时不慎,用了这种新花样,就会永远落个“没头脑”的名声;这在明哲稳健的人眼里,就体面扫地了。而在弗朗什—孔泰,臧否人物左右舆论的,正是这批不偏不倚的聪明人。

事实上,这类聪明人言论霸道,令人生厌。大凡在巴黎这个号称伟大的共和之邦住惯的人,再到内地小城来栖身,就会觉得不堪忍受,原因就该到这个坏词儿里去找。专横的舆论——这算什么舆论?——无论在法兰西小城镇,还是美利坚合众国,其愚顽都是一样的。

沽名钓誉的市长大人,于杜河之上,百步之高拓宽了一条散步道,并在道旁修了一条长长的挡墙,作者也夸赞起瑞那先生这一举措,但当局却将路旁的梧桐树修得低低的,圆圆的,跟菜园里的蔬菜一个模样。

这引起了一位老军医的不满。

有一位已故的老军医,他曾参加过征意战争,退伍后退隐维璃叶——照市长的说法,此人生前既是雅各宾党,又是拿破仑派。某天,竟敢当面对着市长,抱怨说不该定期刈(yi,四声,割)夷嘉木。

“我喜欢树荫,”特·瑞那先生答复的口气,高傲得适可而止,因为对方是得过荣誉勋章的外科大夫,“我喜欢树荫,我的树只有这样修剪,才能树茂荫浓。我想不出,一棵树除非像胡桃树那样有用,倘不能提供收益,种来何用?”

在维璃叶,“提供收益”是权衡一切的金科玉律。这四个字,概括了大多数居民的习惯想法。

“提供收益”,在这座风光绝胜的小城,成为决定一切的理由。外地人来到这里,进入凉爽而深秀的山谷,醉心于林壑之美时,首先会想到,当地居民对美一定特别敏于感受。其实,家乡风物之美,他们固然谈得不少,不能说不受重视,但那是因为能招揽游人,游人花钱能喂肥客店老板,客店老板则通过纳税,给小城提供收益

瑞那先生与夫人闲聊起了另市长头疼的一件事,一位从巴黎来的阿拜尔先生,这位先生跟着本堂谢朗神甫进出监狱和丐民收容所,还参观了市长等社医院。市长对此大为不满,这天下午与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一起上神甫家去问罪。神甫不卑不亢,质问市长

我心里也想过:巴黎来的这个人,可能真的是个自由党,眼下自由党,不要太多噢!但是,那又能碍着我们穷人犯人什么事呢?”

瑞那夫人也怯怯问:这位巴黎先生,能碍着囚犯什么呢?

说话间,他们的二儿子爬上了墙头,由此瑞那先生决意要给孩子找个家教来,这个人就是开头锯木匠的儿子——于连。

于连是那个算计了市长六千法郎的锯木匠索雷尔的儿子,那位敢指责市长钇夷嘉木的老军医教授他拉丁文,谢朗神甫教授他神学。

对于市长来说,于连无疑是位拉丁文人才,而给自己孩子请一位家教更会显得自己气派十足。

我倒愿意让他们见识见识,瑞那家的少爷,由家庭教师领着散步,那才气派哪。我爷爷常讲,他小时候就有家庭教师。不过,这样一来,得多花一百银币;但是,身份攸关,这笔费用该打入必要的开支。”

这一决定,让瑞那夫人上了心事。瑞那夫人是当地的美人

她那亭亭玉立的身姿,秾纤得衷,照山里人的说法,也曾是当地的美人儿。又有那么一种淳朴的情致,步履还像少女般轻盈。风韵天成,满蕴着无邪,满蕴着活力,看在巴黎人眼中,甚至会陡兴绮思。如果知道自己姿媚撩人,瑞那夫人一定会羞得无地自容的,因为她从未有过搔首弄姿、忸怩作态的念头。收容所的阔所长瓦勒诺先生,据说曾向她献过殷勤,结果一无所获;此事给她贞淑的品德,增添了异样的光彩。须知这位瓦勒诺,脸色红润,颊髭浓黑,长得身高马大,粗壮健硕,又兼为人粗豪、放肆、聒噪,在内地也算得是上台面的人物了。

第二天一早,瑞那先生就动身前去索雷尔老爹的锯木厂,这老头由三个儿子,最不喜欢的就是于连,他很纳闷为什么这位显赫的人物要把这个无赖儿子弄到家里去,一年工资还有三百法郎,包吃又包住。

索雷尔没有直接答应市长大人只说是与儿子商量商量,而这一举措,使得市长大人相信那位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也要于连来当家庭教师。然而这都是市长的多余幻想,索雷尔不过是日后想要多要些这傻瓜市长的钱财。

索雷尔去找于连,发现于连没有在看着机器,却捧着书看的入神,老头一拳挥去打掉于连手里的书,那本《圣赫勒拿岛回忆》(即拿破仑回忆录)掉进了河里。于连视拿破仑为偶像,极其崇拜拿破仑。

“天知道,他会怎样训我!”小伙子心里嘀咕。一面走,一面看河水,书就掉在那里,教人好不痛心;这是所有书中,他最喜欢的一本:《圣赫勒拿岛回忆录》。

他两颊红红的,低头看着地。小伙子有十八九岁年纪,外表相当文弱。五官不算端正,却很清秀:鼻子挺尖;两只眼睛又大又黑,沉静的时候,显得好学深思,热情如火,此刻却是一副怨愤幽深的表情。深栗色的头发,发际很低,所以前额不高,发起怒来,便呈凶恶之状。人的相貌,固然千差万别,就勾魂摄魄而言,恐怕无出其右了。他腰身很好,只略嫌瘦削,看上去壮实不足而轻捷有余。少年时代,他常常遐想出神,加上脸色十分苍白,他爸总以为养不大,即使活下来,也定是家里的累赘。一家人都瞧他不起,他就恨上了父亲和兄长。礼拜天,在公共广场嬉闹,他只有挨揍的份儿。

于连听了要他去市长家里当家教的事,以为是一场骗局,他这时只想当一名教士,赶快出人头地

于连马上收篷,从此缄口不谈拿破仑;并宣布要去当教士,常看到他在其父的锯木厂里,捧着神甫借他的拉丁文《圣经》暗诵默记。这位善良的老人,见于连进步神速,惊叹不已,常整夜整夜教他神学。于连在他面前流露的,纯是一片宗教热诚。看他脸那么苍白,那么温顺,像个女孩子,谁能猜到这样的外貌之下竟藏着百折不挠的决心,哪怕九死一生,也要活出个名堂来,求个飞黄腾达。

..........

有一次,于连正怀着一种新的宗教热诚,那时他进修神学已有两年,不料让一直在他内心燃烧的烈焰迸突了出来,泄露了天机。那是在谢朗先生住处,神职人员聚在一起晚餐,好心的神甫把他当作神童介绍给大家,他却忘乎所以,把拿破仑大大颂扬了一番。事后,他把右手绑在胸前,推说是搬大木头,不慎手臂脱了骱;两个月里就悬着手臂,教自己不舒服。只有经过这样的咎罚,他才能原谅自己。这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外表十分文弱,看上去至多不过十七岁,此刻腋下夹着一个小包,正走进维璃叶宏伟的教堂。

被父亲赶去瑞那公馆的于连,去教堂呆坐着,跪登上有一张字纸摊在那里,上面写道:

路易·尚雷尔于贝藏松伏法,行刑经过及临终详情……”

“这纸是谁放在这儿的呢?”于连叹了口气,“可怜的倒霉虫!他的姓,后面两个字倒跟我的一样……”随即把纸片揉成一团

随即于连对自己心存畏怯,觉得可耻,他重燃斗志,挺直腰板快步向瑞那先生家走去。而这时瑞那夫人正在家里担心新来的家教老师会不会打她的小孩。

女性的细腻,在瑞那夫人身上,已达于极点。在她想象中,家庭教师是个粗俗讨厌、蓬首垢面的人物。之所以请他来管教孩子,就因为他懂拉丁文,为了这种野蛮的语言,说不定小孩子还会挨打呢。

以上是红与黑的1-----5章的内容,出场了七个人物,分别是瑞那夫妇,收容所所长瓦勒诺,后面他的出场会变多,小小神童于连,目前他正动身去市长家做家教。还有得了荣誉勋章的老军医,他是于连的启蒙老师,谢朗神甫,他是于连的神学老师,于连的老爹,索雷尔。于连想当修士不过是为了出人头地,他想成为英雄,像拿破仑一般的英雄,接下来我们的英雄会发生什么,我们下期再谈。

BOOK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ly/9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