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全称“加尼叶歌剧院”,是折衷主义代表作,无论内部装饰还是外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也被称作法国结婚蛋糕。
十六年前的这天,曾缔造演艺圈神话的梅艳芳因癌症逝世。至此,她在艺术领域的探索戛然而止,而她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未能做一出音乐剧。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音乐剧或有几分陌生。但作为歌剧的一种体裁,音乐剧将戏剧、音乐、歌舞与对白相结合,相对于歌曲与电影,更能考验表演者的实力。
在众多剧目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有着“音乐剧之王”称号的《剧院魅影》(也译作《歌剧魅影》),这部剧最初是由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创作的爱情侦探小说,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传奇爱情。
后来经英国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改编成同名音乐剧,年在伦敦一经演出便大获成功。
如今三十几年过去,更是被奉为经典,甚至得到这样的盛赞:“假如一生只能看一部音乐剧,这部一定是毕生之选。”
贵为毕生之选,这离不开魔幻的舞美、经典的音乐和多向度的情感表达。《剧院魅影》以通俗的音乐来表达作品的悲剧性与矛盾,所展现的绝不止一座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和一个没有得到的爱情故事。
剧中神出鬼没的“幽灵”魅影,不止牵动着千万观众的心,也为现实里的巴黎歌剧院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巴黎歌剧院的前世今生
从诞生开始,巴黎歌剧院便被许多传闻笼罩,若要提起它的前世今生,可谓是一个复杂的故事。
早在17世纪时,法国歌剧艺术风格悄然形成,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法国第一座歌剧院——皇家歌剧院,这也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
该建筑几经改名与迁址,年,在当时已经不敷使用的皇家歌剧院门前,拿破仑三世遭遇了一场刺杀,原因则被归结为歌剧院没有设置贵宾入口。
其实早在先前,皇家歌剧院就因设施不足而饱受诟病,血腥的刺杀行动更是凸显了安全隐患,因此新歌剧院——巴黎歌剧院的兴建便被提上了日程。
巴黎歌剧院选址在法国巴黎第九区的歌剧院广场,是一个菱形区域,歌剧院落成后不但可以解决街道汇聚的尴尬问题,而且该地段土地相对经济,从而也降低了成本。
确定选址后,歌剧院的设计竞赛正式启动,年仅35岁的查尔斯·加尼叶的作品在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历经15年的建造,巴黎歌剧院终于在年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歌剧院。而在该项目落成前的年,旧歌剧院被毁于一场大火。
为了表达对设计者的尊敬,巴黎歌剧院也称为“加尼叶宫”。不过讽刺的是,在其落成仪式上,作为“歌剧院之父”的加尼叶虽然收到了邀约,却要付门票参观,甚至只能坐在二等厢位置。
巴黎贵族展现出来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势利姿态,令媒体一片哗然,报纸也曾写文章为加尼叶鸣不平。
折衷主义的完美呈现
而最初提议兴建巴黎歌剧院的拿破仑三世,因年在流亡英国期间去世,而未能亲眼目睹新歌剧院的华美。
但他的风格仍然极大的影响了这座建筑,使其被称为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也是折衷主义的代表作。
所谓折衷主义,即是对各种建筑风格的模仿与自由组合。
巴黎歌剧院外部采用了古典建筑中惯用的三段式结构,但每一段却又融入了不同的建筑要素。
正立面的最上端是左右对称的三角顶,呈现出罗马风格,也被称作舞台飞塔,顶点为艾米·米勒的雕塑作品《阿波罗》、《诗歌与音乐》,两端则是两个较小的青铜飞马雕像。
除此之外,两座镀金女神像《诗意》与《和谐》分立屋顶左右,格外耀眼,简直可以被评为歌剧院的最“壕”雕像。
正面屋檐是一排镀金怪面雕像,以花环相连,下方则是包围着字母“N”和“E”的小型浮雕。
其中N代表拿破仑三世,E代表皇帝,以纪念歌剧院的创建者——当时的皇帝拿破仑三世。
不过也有人说,N与E代表着拿破仑三世和皇后的名字,歌剧院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因此这里也得名“巴黎最俗气的约会场所”。
浮雕两侧拱形山花的造型取自古典神庙建筑,人像的精致衣褶,巧夺天工,极尽浮华。
中层的柱廊透露着浓厚的巴洛克风格,双柱和小壁柱间隔着大型的开窗,开窗之上是圆形“牛眼窗”,端庄又不失雄浑气势,牛眼窗中排列着诸多音乐大师的半身镀金铜像,贝多芬、莫扎特等赫然在列。
地面则是意大利式的七间连拱形门洞,也与顶层的拱形山花和中层的柱廊、开窗形成了呼应。
在歌剧院的左侧(西侧)是皇帝宫,这里也是拿破仑三世为了避免再次被刺杀,要求设立的皇帝专用出入口,现为巴黎歌剧院图书博物馆。
与皇帝宫相对,右侧(东侧)是观众入口,当时巴黎的贵族名流在这里下车,从东门进入大厅,相当于VIP通道。
珠光宝气的艺术殿堂
游客参观是从歌剧院的后门进入,进门便是气势不凡的预约厅。往里走就能看到走廊,走廊中间是皮提亚水池。
沿水池旁的楼梯向上,便是呈Y型的经典大楼梯,歌剧作曲家查尔斯·努特赞叹此楼梯为“建筑中的建筑”,可以说是巴黎歌剧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
楼梯以多色大理石铺就,一路延伸至二楼,完美呈现了高贵奢华的风格。两侧的古典栏杆和洛可可风格的雕塑,将整个楼梯装饰得无比华丽。
沿巨型楼梯上行,穿过悲剧与喜剧女神之间的大门,便进入音乐厅。因可同时容纳名演员与位观众,这里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
进门便是满目的璀璨,水晶灯高悬于顶,映照着贴金的墙壁和红色的座椅,就像是巴黎的首饰盒,透露着珠光宝气。
舞台上方30米高的穹顶,大大拓展了舞台的表现力。大幕上遍布褶皱的红天鹅绒幕布与金色饰边,细看才发现竟是一幅画作。而略微向观众厅倾斜的舞台设计,能让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拉开《剧院魅影》序幕且成为经典一幕的水晶灯——魅影砍断舞台吊灯上的铁索,水晶灯粉碎在观众席上。
这盏水晶灯便是位于观众厅中央的巨型吊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幕是确有其事,年吊灯曾突然坠落,造成现场的一位女观众不幸身亡,后来加斯顿·勒鲁将其写进了书里。
而天顶的画作则是出自马克·夏卡尔之手。作为俄国画家,现代绘画史上的伟人,马克·夏卡尔却十分钟情巴黎,为了表达对巴黎的尊重与热情,在受邀创作歌剧院的天顶画时,他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这幅作品耗时两年,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画上风姿轻盈飘逸的神与人,浮沉在半空中,既有童话的纯真,又有天堂的神秘,令人目眩神迷。
顶棚上处处都充满着镀金雕塑,高贵而典雅,也将皇家气质展露无疑。
音乐厅的对面便是走廊和休息厅,作为贵族的社交场所,也是巴黎歌剧院令人惊艳的一角。加尼叶构想将大走廊设计成类似古典城堡走廊,在镜子与玻璃交错辉映下,更与歌剧欣赏相得益彰。
开阔的过厅上空悬挂晶莹剔透的水晶灯,将奢华展现到极致。
金碧辉煌的大厅令人目眩神迷,顶棚一概都是绘制的古典油画,两旁的墙面均为繁复的壁龛和雕刻。
暗藏玄机的地下设计
奢华之余,巴黎歌剧院中更令人称奇的设计是地下暗湖。据说是当年在修建时,不小心碰到地下水而形成的,当时建筑师花了八个月才把水抽干。
为了使建筑物的地基更加坚固,地下室的墙与地板都是双层的防水结构。暗湖容量极大,水深6米,并不对外开放,每隔十年剧院都会将湖水全部抽出,换上清洁的水。
这一偶然的设计也为《剧院魅影》增添了几分惊险与神秘,剧中魅影的居所需要乘船渡过暗湖才可到达。漆黑幽暗的湖水,不止唤起了女主角克里斯汀心中对魅影的恐惧,也令剧情更加的扣人心弦。
随着《剧院魅影》的广为流传,不但将巴黎歌剧院的传奇带到世界各地,歌剧院作为这段扭曲爱情的发源地,也因此吸引了数不胜数的游人前来一睹其真容。
在观众们眼中,恢弘雄伟的巴黎歌剧院并不只是一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也是绘画、大理石与金饰交相辉映的华丽剧院,更是注入了脉脉温情。
正是因为寄托了浓厚的情感,才使得这座建筑熠熠生辉,在历史的长廊中,被镌刻成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