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对许多福安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那是记忆里童年的味道。对于许多福安人来说,麦芽糖和儿时的跳皮筋、踢沙包等小游戏一样,能唤起好几代人的共鸣。
麦芽糖,甜度适中、气味馥香,是一种仅以大米为原料,加入少许麦芽的淀粉糖,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欢。在古时,麦芽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饴糖”。中国是世界上用谷物制作甜味食品—饴糖最早的国家,至今仍还是中国出口商品。制作麦芽糖这项老手艺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甜蜜的行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福安城区的大街小巷,经常会回荡着卖麦芽糖老师傅的叫卖声,或高亢、或响亮,平添着市井的风俗文化情趣。
先前卖糖,卖的都是麦芽糖。较早些年,在福安,小孩子少零用钱花,想吃麦芽糖时,便拿塑胶玩具跟卖糖者交换才能吃到,而这种以物易糖也出现于成人间,拿各种有用的废弃物跟商人们交换,商人们再将货品整理后卖出从中赚取利润。这算是麦芽糖特有的买卖方式。
卖糖的小贩挑着两只箩筐,一头放糖,一头放物,一边走村串巷,一边让手里的小铁锤和铁制的糖刀互相撞击发声,招揽生意。那薄薄的糖刀发音清脆,穿透力很强。
卖糖人还没进来,那极具诱惑力的“叮叮当当”声,就已传到孩子们的心里。
馋嘴的孩子会忙不迭地拿出从家里搜刮来的破铜烂铁,向卖糖人换取一块麦芽糖。卖糖人极会做生意,无论是一双破胶鞋、一只旧瓶子、一支牙膏皮,甚至女人的一缕头发,他都乐滋滋地接过去,丢在放破烂的箩筐里,然后根据旧物价值的贵贱,叮叮当当地敲着铁刀切糖。
铁刀虽薄而无刃,切时只靠小锤的敲打,使糖饼震裂,从而切出或大或小的糖块来。拿着“兑”来的糖块小心翼翼尝上一口,那种清香甜软的味道弥漫在口鼻之间,入口即化。在那个物质匮乏、甜点零食少之又少的年代,麦芽糖真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美味了。
作为一种老少咸宜的传统食品,麦芽糖不仅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而且能健脾胃,润肺止咳,还是一种上佳的保健食品。陈金树老师傅手工制作麦芽糖已经有38多年历史了。制作麦芽糖虽然有些钱赚(熬一锅麦芽糖,可以卖元,利润元),但这是一件需要起早摸黑干的体力活,十分辛苦,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了。陈金树说,现在麦芽糖机械生产效率高,这既好吃又能保健的手工麦芽糖,可能也跟其他日渐濒危的传统手工艺一样,也面临着生存危机,不过,他将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这“最后的麦芽糖”。
以上内容来自“宁德”,易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功能
①回复任意日期“20101”,可查看历史文章
②回复任意关键词
|简行景画|尔雅漆艺|戈壁原石|静水凝露|匠格子|依锦饰家|……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