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iPad,但孩子们有这些玩具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zhuedu.net/
鲁班锁

“鲁班锁”是一种立体插接玩具,是由中国古代房屋的榫卯结构转化而来的。因为鲁班是中国木工的始祖,所以得名“鲁班锁”。由于解开此种插接锁要有聪明的头脑,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孔明锁”,将它和古代足智多谋的军师孔明联系起来。这种玩具最早见于文字是我国清代一本魔术书《鹅幻汇编》,当时叫“六子连芳”。美国年出版的《魔术师手册》中,就引进了中国的“六子连芳”,可见这种玩具传到国外最少也有近年的历史。鲁班锁实际是一种涉及立体几何知识的玩具。通过几何分割,可以组成多种锁定方式。近来,美、英等多国数学家采用电脑发现,6根木条组成的样式多达种。可见其奥妙程度之深。

玩过鲁班锁的人都知道,这个东西拆解容易,但装配困难,往往拆开后就无法装配起来了,所以不得不佩服老祖宗设计出来时的智慧。

鲁班锁在18世纪末在西方大量出现,年德国编的一本玩具目录中有收录。年爱德温怀特所写《木制智力玩具》中专门提到了许多鲁班锁等连锁智力玩具,当时把这类型的智力玩具称之为“中国难题”。

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这句诗很好地表现了孩子爱玩耍的天性。放风筝这种游戏使孩子从书房来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古代是没有污染的对不?接触大自然,在田野里撒欢,对身心都是一种解放,看看蓝天,盯着半空中的风筝,古代的孩子有几个是近视眼的?

放风筝在古代除娱乐外还有另一种含义,过去若小孩子患病,就把病的名称写在纸上,放在风筝上放飞后把线切断,意思是把疾病带走。风筝制作需要精致的工艺,装饰有美丽的图案,也是对孩子美感的培育。

小小的风筝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装饰的图案寄托人们对幸福的向往,蝙蝠风筝寓意“福”,鲤鱼风筝寓意“跳龙门”或“年年有余”,仙鹤风筝寓意长寿,喜鹊风筝寓意喜庆。龙、凤与麒麟作为瑞禽仁兽,更是常见的风筝装饰。“两仪四象”风筝的装饰图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符号,中心圆形“阴阳鱼”就是阴阳两仪,周边方形代表四象: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在玩耍中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文化知识。

风车

风车是用纸折成螺旋式辐状,粘于竹枝上,可以借助风力转动、发出声响的一种玩具。

小孩子们举着用木棍支撑的简易风车,跑动起来,让风车迎风转动。简易风车既使幼儿也能自己制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空竹

空竹,玩的时候会发出“嗡嗡”的声音,所以又叫“抖嗡”。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

拨浪鼓

“拨浪鼓,咚咚咚,妹妹笑得脸通红。”赵薇的一首《拨浪鼓》把我们带到童年。可是你知道吗,拨浪鼓最初不是孩子的玩具,而是乐器,战国时期就有了,当时的名字叫“鼗(tao)”,是用于宫廷雅乐的打击乐器。拨浪鼓是低幼儿童的玩具,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弹丸甩动击鼓发声。

泥叫叫

泥叫叫就是泥哨,用泥做的,有的涂上油和颜色,很好看,可以吹响。多是动物形象。

柳哨

柳哨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种可以吹响的玩具了,折下柳枝一段,抽出里面的白色木棍,注意别弄坏了树皮,保持树皮完整无破损,树皮一端齐口削去部分表皮。

花灯

儿童花灯玩具以手提式多见。一般都是篾扎纸糊,内装小红蜡烛。农村传统的小花灯,用高梁杆扎架,麻纸糊面,用色彩画人们喜爱的动物或神话故事,或印上木版年画,或贴上民间剪纸,内装小油灯。后来发展为竹架构造,彩纸或绸布糊面,内装蜡烛。在制作技艺上虽然并不纯熟,但粗犷有力,无矫揉造作之感。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和制作风格都具有生动活泼的乡土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七巧板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一种拼图玩具,它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规”和“矩”。因为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味足以使成人为之着迷,所以流传极广,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朝宫廷玩具中,就有一副盛放在铜盒中的七巧板。

七巧板是从我国古代的燕几图演变而成的。燕几是一种错综分合的案几,可以拼成各种图形,古人按图设席,供宾客娱乐。后来,将这种大人用的实用品缩小,用板代替桌,就演化成了玩具七巧板。它是将一块正方形的纸板分成七块,用它们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成书于清朝嘉庆年间(年)的《七巧图合璧》是至今发现的有关七巧板的最早著作,书中确立了七巧板的形制定式,即大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和正方形、菱形各一块,合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宽二比一的长方形。

(中国早期的七巧板书籍)

中国另一种更简单的古老四巧拼板“调合板”传到日本后,改称为“博士板”,声称能拼出一种最复杂的图形,其智商可达博士水平,于是这种玩具竟成为日本学校必备的考验学生智商水平的教具。在清朝,学者童叶庚将七巧板扩展为十五巧板,干脆命名为“益智图”,意即此图有益于提高智力。

(清朝益智图)

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意即“中国的图板”。据说拿破仑就十分喜爱玩七巧板,就是在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也念念不忘玩七巧板。

九连环

九连环是一种解环玩具。这类玩具在我国至少有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的《战国策》中就有记述。九连环的结构比拼图玩具稍微复杂一点,是用铁丝和铁片制成的。它共有九个环和一个柄,玩法是要把九个环一个一个套到柄里去。然后一个一个取下来。看起来不难,真正玩起来却颇费周折。

古代妇女儿童都喜欢这种智力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乐此不疲。15世纪时九连环已流传国外,被外国人称为ChineseRing(中国环),认为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玩九连环)

华容道

华容道是一种移图玩具,借用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来命名,其实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洛书”(即西方人说的幻方),后来演变成“重排九宫”游戏,是后来“华容道”的雏形。此游戏在元朝时传到西方,西方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变成了在西方轰动一时的智力玩具“移动十五”。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将其加以改造,变成了更有趣的“移动十块”玩具。由于这种玩具玩的过程和三国故事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相合,所以就有了这个十分贴切的名称“华容道”。

“华容道”玩具由于布局繁多,走法曲折,被日本《数理科学》杂志誉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其他两项分别为法国人发明的“独立钻石棋”和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它的玩法涉及数学里的图论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现在,它又与计算机挂上了钩,成为电脑的研究对象,其中“横刀立马”布局的81步最优解法就是由电脑验证的。

(“华容道”的布局繁多,图中列出八种布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zz/6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