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骜不驯的心,是写实主义的最高作品居斯

北京主治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9.html

19世纪中叶之前,西方绘画的主流是历史与虚构的主题。创作古典神话和圣经题材的画作,是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

但一批艺术家们开始对此感到不满,想要推翻陈规,他们声称:“只有当下的东西,人们亲眼看见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他们更关心人们的亲身经历和日常生活。

这一艺术运动的发起者,就是有着“画坛叛逆”之名的,写实主义画派先驱,法国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

一、兴起

库尔贝来自法国靠近瑞士的边境小城奥尔南,故乡的树林、泉水、淳朴的乡邻,日后都反复出现在他的画中。

父亲是当地小有财富的葡萄园主,对库尔贝寄以厚望,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但库尔贝从小就与循规蹈矩四个字毫不沾边,不喜欢学校的功课。

年20岁时,父母将库尔贝送到巴黎念大学学法律。他却立志要做一名画家,常去卢浮宫临摹历代大师的作品。

从年开始的6年间,库尔贝不停地给官方沙龙送去各种题材的作品,肖像、风景、风俗、狩猎,甚至还有宗教画,但只有《带黑狗的自画像》被选入沙龙。

在当时,官方沙龙把持着艺术界的权力榜,但沙龙中题材等级论的观念根深蒂固,历史类题材地位最高,人物肖像次之,风景和静物排在最末位;严谨的构图、完美的人物造型、准确的空间透视和细腻的笔法,则是毋庸置疑的模范手法,要入选获奖,这一套“潜规则”行内人心知肚明。

二、成型

年革命席卷欧洲,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国王路易·菲利普被迫退位,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在高涨的革命情绪中,沙龙画展取消了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库尔贝趁机展出10幅作品,结果全部博得了好评。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纸上,这是其成名的开端。第二年评审制度恢复,不过标准仍不似革命前那般严格,库尔贝又有7件入选。其中《奥尔南的晚餐》还获得二等奖,被国家收购。

《奥尔南的晚餐》虽然获奖但惹出不小的争议,长厘米、宽厘米的大画幅,库尔贝描绘是乡村绅士们饭后打盹、聊天、弹琴的日常场景,这一般是历史画才有的尺寸,在当时属于很大的突破。这是他现实主义的第一幅画,他陆续又创作了《碎石工》()和《奥尔南的葬礼》(—)来表达自己的理念。

《碎石工》来自库尔贝的亲身观察,他在城外遇到敲打石头铺筑道路的工人,将他们记录下来。画中的形象与真人等大,库尔贝直白地刻画了人物从褴褛的衣衫到指缝间的污垢,年长采石工的跪姿暗示着工作的机械单调,人物所处的空间都很浅,景物处理得相当扁平,如同一块幕布,迫使观众的视线停留在前景,直面这些艰辛贫穷的底层劳动者。因题材罕有,当时有人就认为《碎石工》表达了社会主义的观点,有危险的政治倾向。

《奥尔南的葬礼》的尺幅达到了惊人的长3米多,宽接近7米,一度是收藏地奥赛博物馆最大的画。画中人不下50人,画的据说是库尔贝祖父的葬礼。这幅巨制遭群起而攻之,这个尺寸如果画的是国王或者圣人的葬礼,也许无人置喙,但库尔贝画的只是家乡奥尔南小城平淡无奇的一场葬礼,这就成了不可容忍的僭越。构图也没有什么金字塔式,或是巴洛克风格的戏剧性,没有任何主次轻重的暗示安排,“画面中的狗与牧师或市长一样重要”。

《奥尔南的葬礼》中的每张脸庞,都是库尔贝写生而成,小城的人们一致要求充当模特儿,这幅画作完成后,在当地备受好评,并没有人觉得被冒犯了。库尔贝没有美化和夸张,没有辉煌崇高与英雄伟人,有的只是苍黄天地背景下平常人的生与死,可以说这幅画是一幅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奥尔南社会剖面图,尚弗勒里就赞美库尔贝“描述的是一个小城镇的葬礼,也是所有城镇的葬礼”。

三、斗士与自画像

库尔贝深具斗士气质,越是被围攻,越是忍不住故意挑衅大众观念,用他的话说就是“惊吓有产阶级”。他的《浴女》在年沙龙展出时引发了不小的骚动。观众习惯了在绘画中看到理想化的人体,但库尔贝笔下的裸女身形臃肿,后背脂肪层层叠叠,远远谈不上美丽。评论家都对这种身体的展示感到厌恶,预展时,皇帝拿破仑三世也来观展,当场嫌弃得用短马鞭狠狠地抽向这幅画。

库尔贝是少数爱画自画像的画家之一。他年轻时还没有被葡萄酒浇灌出大肚子时,以帅气逼人著称。即使日后变成个脸色发红的胖子,最喜欢的题材依然是他自己。如同发到朋友圈中的自拍,他画过各种表情神态的自画像。代表作之一《您好,库尔贝先生》(),画的是自己背着绘画用具徒步走过乡村,遇到朋友阿尔弗雷德·布鲁亚斯的场景。哪怕布鲁亚斯是他最重要的主顾与资助者,库尔贝也全然没有奉承的姿态,昂着下巴,锥形胡子翘着,自信溢于言表。

《您好,库尔贝先生》()

自画像

自画像

自画像

四、《写实主义宣言》和《画室》

1、宣言

年世界博览会在巴黎盛大举行,博览会的美术展览取代了沙龙展。政府邀请库尔贝参展,但要求他接受评审。结果库尔贝勃然大怒,认为政府这样做是侵害了艺术的自由,一口拒绝。

组委会成员纽维柯克感叹道:“库尔贝先生,您可真骄傲!”

库尔贝毫不示弱地答道,“我是法国最骄傲的人。”

就在这次博览会上,库尔贝创作的包括《画室》在内的11件作品都被组委会拒绝。气愤的库尔贝于是在会场外临时搭建了一个棚屋,展出自己的画,开个人画展之先河。

他将这场个人画展命名为“关于现实主义”,并出售一份小册子,在其中发表了以下声明:

“为了创造而去了解,这就是我的想法。根据我自己的判断去转译我所处时代的习俗、思想与面貌;不仅仅作为画家,而且作为一个人;总而言之,创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就是我的目标。”

西方美术史认为《写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意味着写实主义画派的诞生。

2、《画室》

被博览会拒之门外的《画室》,副标题是“七年艺术和道德生活概要与真实寓言”,寄寓了库尔贝对于政治与艺术的观念,这也是他最复杂的一幅画。《画室》仍是巨制,约4米高,6米宽,画家本人位于画面中心,画架上是奥尔南的风景,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仰头看着他作画,身后是一位裸女模特;画家的左右似乎分成两个世界,左边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三教九流,有牧师、农民、商人、猎人和小丑等等,右边是库尔贝的一群朋友或资助者,仔细辨认,布鲁亚斯、尚弗勒里、蒲鲁东、波德莱尔都在其列。

所谓真实的寓言,就是这些人实际上并不会真的聚集在这同一空间,但库尔贝认为自己描绘的是“现实性的寓意”。画中密布各种符号与象征:

比如裸女代表着库尔贝认为真实世界当中应当模仿的对象,富有鲜活气息,与之相对,左边画架背后的人体模型,则好像快要死去的样子,姿态僵硬,寓意学院派画家们闭门造车、脱离现实。

骷髅下垫着报纸,表明他对法国媒体的态度,认为他们保守封闭必将走向衰退。

猎人的形象据说是照拿破仑三世的形象画的,暗示他窃取了共和国的果实。

库尔贝曾在信中解释这幅画的意义:“我希望能让大家知道我的画室其实是个自然而又有道德的地方,画室中的人物都是现代活生生的。在社会的梯形中,他们有的属于高阶层,有的被放在最下层,有的则属于中间部分。”“……画作里有的人活得很好,有的却已残喘;他们生在一个最好的社会,也是最坏的社会,亦是那个司空见惯的社会。”

五、他是绘画的海

库尔贝还画过许多令人称许的海景画,构图大胆,笔触洒脱,将大海时而宁静时而狂暴的不确定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主义之外,他游刃有余地驾驭过各种题材。

1、大海1

2、大海2

3、浪

六、艺术特征和传承

现实主义在艺术史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库尔贝拒绝取悦艺术当权者的叛逆精神,刺激鼓舞了一批画家走上相同的道路。

“库尔贝的出现敲响了绘画类型等级区分的丧钟”,受其影响的马奈,进一步拓宽了题材的领域,将描绘乡村农民的艰苦生活拓展到都市中产阶级的休闲享乐。马奈继而又启发了印象主义,尤其在风景画中,印象派画家以直接经验为主,捕捉眼前变幻无常的世界。

“世界上的物体个个都有明确不变的形式和色彩,置之画中,形式和色彩必须一目了然”。

印象派呈现的是眼睛与头脑、神经所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片明亮的混合色”,堪称一场色彩的革命。

以往的绘画都将每一单独的笔触相互连接融汇,了无痕迹,库尔贝在构图和技法上一如其性格般直接,通常会使用调色刀和大笔触快速着色处理,画面上形成粗糙的表面纹理,这在当时传统画家看来,简直是无法理解的粗鲁。这同样启发了印象派画家的率性笔触。

“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就没有印象主义。”这句著名的评语,贴切昭示了库尔贝在艺术史上的地位。现实主义运动并非仅限于法国。它的精神内核天生就自带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jt/11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