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园
愿用文字来温暖这个世界,书写深情文字。
▼▼▼
“三十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夜雨秋灯,往事不堪回首了”。
年的7月4日,是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在教堂成婚的日子。
那一年,他64岁,而她51岁。
可谓轰动了一时。
台湾各大媒体的头版都刊登了他们的这场婚礼,《联合报》就醒目的刊登出了上面的这段话。
▼▼▼
赵四小姐,原名叫赵一荻。
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交通次长赵庆华。
民国元年即年,她出生了。那天,天空中有一片绮丽多彩的霞光,父亲给她起名叫“赵绮霞”。
她在家中排行第四,如掌上明珠。
出身名门,举止优雅,身材颀长,遗世而独立。
曾经有人如此形容她的容貌:
既有南国女孩儿的纤秀婉约,又有北国女孩儿的落落大方。
民国六年春,赵四小姐随父亲和家人从香港来到了京城。
乱世之中,全家又搬至天津。
在那里,她曾就读于天津法租界的浙江小学以及中西女中。后来还曾经成为过《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人常说,缘,妙不可言。
深以为然。
这边赵四小姐的照片刚刚登报,那边少帅张学良就来到了天津。
而这一世,她的名字将和他紧紧连在一起,持续了70余年的相伴相守。
▼▼▼
在蔡公馆的舞厅,那是他们初次邂逅的地方。
那一年她16岁,但已然已长得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清丽脱俗了。
爱情有时来的猝不及防。
舞会上,云鬓香影。少帅张学良似乎独独发现了坐在角落里的她,这让人想起了诗中所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绅士般地走到她的面前,邀她与他共舞。
她遂与他舞步婆娑,倩美身姿,回眸百转,她坠入了他的爱河。
第一次的相遇,想必就是如小鹿撞怀般的悸动不已。
如在平时,每当有男子上前邀她舞蹈时,她都礼貌婉拒。
家人寻找门当户对的人家时,赵四心里也未能起得爱情的涟漪。
似曾相识,相见恨晚。
爱情让彼此觉得对方是那么的熟悉。
但现实的处境,压得赵四头都抬不起来。
张学良早有家室,他的原配夫人是于凤至。
她诗书饱读,举止礼仪皆大家闺秀之态。这样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是绝不愿妥协让赵四小姐进入大帅府的。
世界上有哪个深爱着自己丈夫的女人,愿意与其他的女人平分自己丈夫的爱呢。
赵四的苦苦虐恋,深知走这条路不易。
她在日记中写道:
“非常爱慕张少帅,可惜他已经有妻室,命何苦也!”
▼▼▼
年的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这一次的事变,张学良开始了他漫漫人生中被幽禁的岁月了。
他惨,跟着他的女人也很惨。
在他被幽禁的日子里,赵四和于凤至轮流照顾他。
张学良的人生,他自己如此评价:“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从二十一岁到三十六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赵四需要照顾儿子张闾琳,便离开了张学良,由于凤至一人照料。
但阔别三年,对他的思念,愈来愈浓。
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的朝思夜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照料张学良的于凤至,患病得了乳腺癌。
她辞别这个世界时,墓碑上刻着的名字是“张于凤至”。
赵四终于可以回来陪伴张学良,终于可以见面了。
阔别了三年,她收到了张学良邮寄过来的一封电报。
他问:是否愿意来他当时所在的贵州来陪伴他。
收到信的赵四,又喜又悲。
喜的是可以陪在他身边。悲的是,这三年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而这个世界,变得连他们自己都不认识了,人生恍如隔世。
然而,生命中最难的,是做取舍。
所有看似命运的赐予,其实也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回到他身边,儿子便无处安置。考虑再三,只能将他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并请了张学良在美国的朋友伊雅格抚养。
这一别,竟是15年,想想人生又有几个15年啊!
直到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她以最快的速度奔向了他的身边。
在陪伴他的日子里,赵四有时会亲手烹制一些她自己种的蔬菜。
她还会唱不少的评戏唱段给他听,后来还学会了缝纫,有时还会做些衣裳。
她用自己的全部青春年华陪伴着少帅张学良,直至她生命的终结。
年的10月14日,少帅张学良在赵四小姐逝世一年多之后也与世长辞,享年岁。
至此,一场旷世爱情落下了帷幕。
(图片来源自网络,侵删。)
作者:花园
编辑:丁小喵
投稿请至dingxiao.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