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拿破仑与我们的远与近

怎样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pf.39.net/bdfyy/tslf/150623/4643240.html
年5月5日,是拿破仑逝世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具有年历史,享誉世界的法兰西学会(InstitutdeFrance)金碧辉煌的大圆顶礼堂发表讲话,马克龙说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伟人,他给法兰西民族打上了其个人深深烙印,千秋功过已成为今天所有法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5月6日,我们借拿破仑逝世周年之际举行了一个“拿破仑与中国的”中法思想者对话,邀请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前外长韦德里纳先生,拿破仑第6世侄孙、欧洲拿破仑城市联合会主席查尔斯·波拿巴及国务院原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与近位中法各界听众共叙“永恒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论坛历史二小时,中法嘉宾畅所欲言,效果非常好,大家感觉到拿破仑与中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他在年前对永恒回归世界的预言让人觉得研讨会切题,而且用拿破仑的名言将目光投向永恒中国回归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立意新颖,内涵丰富,对法国、欧洲和西方社会客观冷静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帮助。

一、关于拿破仑与中国

1、拿破仑有关中国崛起的预言。

绝大多数中国人了解拿破仑是因为其名言“当中国觉醒时,世界将为之颤抖”。在流放的大西洋小岛圣赫伦那岛上,在去世前几年,拿破仑在谈到远方古老的中国时发出了如此感言,拿破仑的这句话也通常被中国人解读为伟人对永恒中国回归历史的期许和认可。

在拿破仑看来,拥有几千年光辉历史和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会像其强盛时期一样早晚要回到世界政治舞台中心,而一旦它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其影响将是惊天动地的。然而,究竟拿破仑说过没有这句话,在史学界却是个无头案。还有,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睡狮?还是沉睡的巨人?史学界同样众说纷纭。因此,首先搞清楚拿破仑何时何地?又是对谁说的显得尤其重要。

有人说是拿破仑是对乔治三世赴清朝的特使马戛尔尼说的这句话,但马戛尔尼是年9月离开英国,年8月抵达天津并在日后到承德向乾隆皇帝祝八十大寿,这是历史上西方国家首次向中国派出使团。当然,对贸易立国的英国人而言,祝寿外交是为了英中通商,为此,乔治三世让代表团带去了当时西方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前膛步枪、望远镜、天文仪器、钟表等给乾隆以博欢心,从而让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和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开始互通贸易。

然而,乾隆皇帝认为大清帝国什么都有,无需要与英国人交换,尤其是期间双方在礼仪上出现芥蒂,马戛尔尼怏怏然离开中国返回英国,而年正是拿破仑忙于法国南方的土伦保卫战,在圣赫伦那岛邂逅马戛尔尼根本不可能。

现在比较认可的是拿破仑对事隔20多年后英王乔治四世派遣的第二批访华使团长阿美士德勋爵讲的话,后者年2月从英国出发8月到天津。但同马戛尔尼一样,阿美士德也与大清官员为觐见礼仪搞得不可开交,嘉庆皇帝没有接见他,只是让手下人厚礼打发这帮英国人。

年7月1日,阿美士德在圣赫伦那岛上拜谒其崇拜不已的大英雄拿破仑,并向他讲述其访华见闻。人们由此推断,是拿破仑在这样的场合向阿美士德感慨到,“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觉醒,世界将为之颤抖。”

然而,事情也远非如此简单,无论是在阿美士德本人的日记中,还是拿破仑《圣赫伦那岛回忆录》的作者拉斯·凯斯,抑或拿破仑私人医生奥米拉所著的《来自圣赫勒拿岛的声音》,或法国作家佩雷菲特在其《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都没有记述这样的话语。

但在奥米拉的回忆录中,他却清楚地记载了拿破仑三次向他点评阿美士德出使中国之事:

1、拿破仑认为,英国不应该在没有给使臣在中国礼仪问题上的授权就让其出使。拿破仑说与其如此,而还如不去。认为不管一国是何习俗,只要是其国家高官对首脑的礼节,外国人跟着做就不丢脸。认为表示礼仪问题各国差异很大,如英国宫廷吻国王的手,在法国则被认为荒谬。在罗马,人们吻教皇的脚趾很正常。使臣到别的国家就该入乡随俗,阿美士德勋爵效法中国人对中国皇帝的礼节是不失体面;

2、认为使臣并不代表君主,在协定没有批准前使臣签字没有任何效力,使臣在礼仪上不能等同君主,使臣不必在礼仪问题上大作文章。认为英国使臣的傲慢让大英帝国损失了数十万英镑,换来的是中国对英国的根本分歧和敌意,因为礼仪问题而失去一个国家的友谊和失去巨大的商业利益是很可惜的;

3、英国人想用海上武力迫使中国人服从欧洲礼仪是个疯狂的想法,如果要用军事威胁来打开中国的大门,就会是英国人在最近几年里犯的最大错误了。虽然英国人开始时会赢,但此举同样会促使一个2亿人的国家武装起来,他们也会从法国和美国找来工匠和造船师,甚至去伦敦找这样的工匠来建中国的舰队来打败英国。

在研讨会上,波拿巴认为,他对拿破仑预言中国崛起的话也不甚有把握,但他不能因为是拿破仑的后人就可以对此加以确认或否认,但拿破仑在流放的岛上会见英国特使阿美士德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他同时表示,根据拿破仑基金会历史专家的考证,最早出现拿破仑这句话是在年好莱坞电影《北京55天》。在这部讲述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电影中,主人公英国公使夫人提醒英国公使当心中国的义和团,她说不要忘记拿破仑曾警告过我们“当中国觉醒进,世界将为之颤抖!”,由于这句台词,拿破仑的这句话也不胫而走,并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当然,对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表述还是法国作家佩雷菲特的著作《当中国觉醒之时》,正是他的这本书使拿破仑成为这句名言的专利所有者。佩雷菲特是戴高乐时期最年青的政府部长,他70年代写此书时是西方世界最早系统描述中国崛起的第一本书。书出版后在西方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原因一则内容新鲜,讲述的是一个西方人闻所未闻的中国,二是套用拿破仑名言,让人过目不忘,但在书中,他也没有注明拿破仑这句名言的出处。后来,他又写了一本《中国已经觉醒》,同样在西方引起轰动。

我虽然不认识佩雷菲特,但对他的书在西方的影响力非常清楚。我在使馆工作时,老先生已逝世三周年,为感谢他为中法关系所作出的贡献,吴建民大使让我在法国企业筹资铸造一个佩雷菲特的雕像送武汉大学。这个过程让我与佩雷菲特的子女有许多接触,也看了他的相关书籍,再一次感受到他《当中国觉醒之时》一书在法国的划时代意义。

然而,基于史料的缺乏,波拿巴建议中法可建立联合团队,就拿破仑的这句话在史学中予以考证,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但就拿破仑对中国的预言而言,由于拿破仑的历史伟人地位,其象征意义已远远超出实际意义。研讨会上,中法嘉宾均认为,不管拿破仑讲过没讲过这句话,中国的崛起如同拿破仑所预言的那样已在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顺便再补充一下,关于拿破仑讲的是中国睡狮还是酣睡的巨人还有一个中国版本。话说在清末民初时,国家积弱积贫,不少中国的有识之士在苦苦寻求唤起中华民族觉醒的良药,他们觉得用睡狮来形容中华民族比酣睡的巨人更有眼球冲击力,希望通过睡狮的觉醒来改天换地,实现中国人命运的腾飞。因此,睡狮还是中国人自己给自己按上的。

2、关于拿破仑的中国情结。

虽然拿破仑对中国的预言仍是个谜,但拿破仑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充满好奇和善意却是不争的史实。

首先,我们看到他对阿美士德身上那种对中国人的傲慢持批评态度,他认为英国人要适应中国礼俗而非用英国的礼仪来强迫中国人。

他甚至在与奥米拉谈话时揶揄英国人,“你说他愿意向中国皇帝行如同见英国国王的礼节,但你们没权力派人到中国告诉他们因为某种礼节英国用,就必须遵从这种礼节。举个假设性的例子,如果英国的习惯不是吻国王的手,而是国王的屁股。是不是也要让中国皇帝脱裤子呢?”。

其次,英法是一对世仇,拿破仑看英国人在中国闹出的笑话带有一种地缘政治考量的“幸灾乐祸”,但拿破仑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讲的都是实话,他认为英国人可一时战胜中国,但长期不能占领中国,因为中国有2亿多人口,一旦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最后,拿破仑重视中国。年,作为第一执政官,他在给巴黎大主教的信中写到“我以极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zhualugui.com/snly/8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