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63696.html
年前武山文坛点将录
武山历史上曾经拥有晚唐一流小说家李复言、李公佐、李朝威,及五代词人牛峤。《唐书》记载四人籍贯皆为渭州陇西县。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39、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5册,唐五代的渭州陇西县治地就在今武山鸳鸯镇。
北宋时期的武山位于抗战的前线,尚武轻文的风气依旧浓郁;元代统治者歧视汉文化,因此宋元时期的武山文艺没有任何文献资料的记述。到明代,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武山东部地区,富裕人家开始重视子弟学业,王璠父子三代都考取功名。清代尤其光绪元年()陕甘分闱,武山读书风气日盛,考中举人者渐次增多。
大柳树人陈廷鉴是清代三百年武山唯一一名进士。从举人地理分布看,洛门地区文脉最盛。中举者有洛门邓汉功,大柳树陈至要、陈万青,郭家庄郭固、郭辑,蓼阳人李鼒、李克明,龙泉?石刘经带、李守谦,城关马宗戴、张溥等。形成了武山影响较大的文化家族,大柳树陈家、裴家庄裴家、文家寺骆家、郭家庄郭家、蓼阳李家、鸳鸯杨家、滩歌漆家庄杨家、?石李家等。
近现代的武山文学领域的佼佼者有于缵周、刘汝澜、马自明、徐小康、陈廷鉴陈廷鉴、马国栋、臧安墉、杨映塘、杨守知、王鸿绪、陈青选、李克明、王炎、杨承德、杨承天、张澍、车纪槐、郭维屏、李江辉、汪都、裴慎、李国香等。民国时期武山民间曾有四大才子之美称,即燕京大学李江辉(—)、上海法科大学康问之(-)、中央大学裴慎之(—)、上海复旦大学杨锐之(-),但康问之、杨锐之的文学创作几乎鲜为人知,没有文学作品传世,甚为遗憾。
(一)诗歌创作
武山在明代有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仅王璠一人。王璠,城关镇人,十余岁就以诗文闻名地方,博涉经史诸子。成化十九年()中举,安维峻《甘肃新通志·选举志》误为岷州人。次年中甲辰科进士,三甲第20名,总排名第名,入翰林院,历任扬州府、安庆府知府。清代《江南通志》卷八九《学校志》云:王璠任安庆府知府时,整修儒学,乐善好施。据清乾隆元年《甘肃通志》卷二十五《陵墓》,王璠去世后埋葬在县东十里的地方,大概今上街子一带。父亲王永升,景泰八年()举人。儿子王延祀,安维峻《甘肃新通志·选举志》误作王廷祀。康熙《宁远县志·选举志》、安维峻《甘肃新通志·选举志》、李克明《武山县志稿·选举志》皆著录为嘉靖辛卯()举人,曾任单县知县。但康熙《宁远县志·人物志·王璠》误作弘治辛酉()举人。李克明《武山县志稿·人物志·王璠》基本资料来源于康熙志,但将康熙志的谬误予以改正。一门三举人,皆任知府、知县,这在武山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王璠作品仅存《万历宁远志·艺文》中两首《南峪温泉》七律,第二首尾联残阙。其中“一勺含春来别涧,几番和雨入平田”形象地描绘了南峪一勺泉水即可感知春天的特殊地域环境,对仗工整,写景最切季节的典型特征。
康熙《宁远县志·艺文志》未收录地方人士的作品。乾隆《宁远县志续略·艺文志》存诗33首,其中地方文人18首;《赋》两篇,皆于缵周作,《记》4篇,于缵周等人作。李克明《武山县志稿·艺文志》收录了大量地方文人的作品,保存珍贵的文献资料。从传世诗赋数量看,清代首推于缵周,近代首推陈青选,其次李克明,再次马自明。诗歌题材大体可分为题赠唱和、写景抒怀、借物咏怀、记事怀人四类。
1.题赠唱和。以于缵周、刘汝澜、马自明、徐小康、陈廷鉴等为代表。于缵周,故里失考。据乾隆《宁远县志续略·选举志》记述:于缵周,乾隆六年()秀才,曾任汉州(今四川广汉市)知州,迁同知。于文贵十世孙,鸿胪寺于定九世孙,河曲知县于世八世孙,绵竹知县于详光七世孙,鸿胪寺于鹏六世孙,增生于是靇元孙,增生于明弼孙,待赠于文谦谦长男。查阅刘长庚纂修嘉庆十七年刊本()刊本《汉州志·职官志》没有于缵周之名。《宁远县志续略·艺文》存其诗3题5首,其中1首七律《晓亭胡夫子绩最入觐次陈二秦瞻韵》题赠知县胡奠域,作于乾隆二十七年()胡入京考最的秋天。于缵周祝贺胡奠域“联翩星节赴都门,叠沐皇家雨露恩”,认为胡的功绩可以同东汉的循吏龚遂、黄霸相媲美。
刘汝澜,洛门镇?石人,嘉庆秀才,曾协助县令修缮南关的来远书院(今武山一中所在地),有《元日偶题呈党子贞窗友》《寄汪小山》五律2首。《元日偶题》是题赠同窗好友党子贞的作品。党子贞善酒好客,醉心神仙方术。刘诗云“春来谁可识,我辈独惊心”,春节到来,作者由年岁的更替联想到人生的短促,感慨时光不再,故而心惊又是一年成往昔。《寄汪小山》,刘批评书画家普遍喜欢吹嘘炫耀的毛病,勉励汪小山要勤奋谦逊。
马自明,名思诚,城关镇魁阁上人,道光六年()秀才。幼时鲁钝,读书不能成句。一日崩顿开悟,诗文出口成章。著名学者韩定山先生《陇右近代诗钞序》记述马自明和石岭村周昌五等皆善吟咏。咸丰六年(),著名诗人王心如(权)出任武山新兴书院山长,和马自明、周昌五成莫逆之交。
周昌五,城关镇石岭村人,原县委党校周子璇老师、医院周子权大夫的先祖。周昌五兄弟五人都与甘谷王心如先生交易深厚。马思诚先生晚年在县城聚徒授学,附近学子多出其门。据李克明《武山县志稿》,马自明有《帝余斋诗集》,甘谷举人王心如(权)作序,赞扬马的诗风“淡澈冲瀜,似陶似白”。《武山县志稿·艺文》收录马自明诗十题15首,多为五律、七律,以描写家乡和歌咏乡贤为主题。题赠作品有《题致远斋》等,均为五律。致远先生,倾心诗、骚、《左传》《史记》,“门外云山水,灯前左马骚”,“清心无俗累,性理任熏陶”,喜欢理学、心学。
据《武山县志稿》卷六《选举》:包夏时,字孟庄,又字寅庵,清贡生,邑西乡人,今马力镇北顺村人。《清故博士弟子生员酒亭包老先生懿行序》:“曾祖寅庵公,嘉庆间明经进士,学问深洵,为儒林之宗,匠文章之精邃,常共仙客而赏奇。”
陈廷鉴,字沚明,洛门镇大柳树人,自小在家学习,父亲庭训甚严,每年只有正月初一不读书。光绪十四年()中举,次年考中进士,是清代武山唯一一名进士,不愿为官,回家授学。精于骈文,善于隶书,不幸英年早逝,诗文论著散佚于卷。《武山县志稿·艺文志》收录沚明先生《游万花寺赞》2首,大概作于某年春夏时期,歌咏万花寺“遍地碧水泉”,“绿茵满山塬”的胜景和“美哉八楼十二殿”的宏伟建筑。
马国栋,生平不详,秀才,有《长歌一首和马自明贤契见寄》,是一首杂言古风,共59句,称马自明“君才清旷绝尘染,剑气珠光尤闪闪”,“太白潇洒占十分”,并通过汉武帝时公孙弘41岁学《春秋》、61岁入朝做官的事迹,勉励马自明积极进取,放弃辞章写作,专心从政。
陈青选(-),字万青、万卿,洛门镇大柳树人。光绪二十六年()举人,先后在陇西南安书院、襄武书院任教授、主讲。年回武山,任新兴高等小学堂堂长、兼儒学训导。年,任武山教育会长。在大柳树村置地建房,从洛门镇迁居大柳树村。年因马廷贤匪军攻陷武山县城,青选被迫辞职归家。至年,大柳树村东华寺设立武山县第三小学(洛门小学),受校长郭雄聘请,为高年级学生讲授古文。至年,在家设私塾,聚徒授学。年辞世,享年84岁。万青诗书画皆佳,善于吟咏,以五律见长,擅长写景感怀,堪称武山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诗文集《逸鹤鸣秋集》,经重孙武山二中高级教师陈功等整理于年内部刊印行世。题赠作品有《题华严庵赠潘有道先生》《寄友人》《和杨幹如游老君山五首》《寄蒲益云先生二首》《庚辰春为郭雨亭老友寿辰而作四首》《赠杨守知景西山游》《赠杨守知景西月夜》等。
李克明(-),字浚潭,洛门镇蓼阳人。光绪二十九年()举人,曾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为孙中山先生起草文稿,年任甘肃省教育厅长。曾与孙中山、黎元洪、李烈钧、刘尔炘、范振绪、安维峻、王权、任承允、程天锡、王烜、慕寿祺、祁荫杰、邓隆、王海帆、李于锴、陈廷鉴、张大千、于右任、邓宝珊、胡景翼、刘郁芬、鲁大昌、水梓、宋梓、宋恪、陈青选、邓汉功、雷中田、马麟、马鸿逵、马鸿宾、杨思、张维、陈珪璋、喇世俊、裴建准、魏绍武、万雨田、李鼎超、郭汉儒、李恭、郭维屏、裴慎、车贯朝、李骏业、康耀、裴绍俭、车纪槐、车纪椿、车炳、杨守知、李俊彦、李俊藩等名流、乡贤皆有交集,多有题赠。先生一生追求社会进步,形迹遍及大江南北。晚年归里,已是华屋山丘,沧海桑田,主题以揭露斥责马匪祸害武山甘谷百姓,以及国民军和当地政府以抓住丁为名巧立名目压榨武山百姓为主,体现了先生舍弃难得糊涂的犬儒主义,为生民立命,追求正义的伟大品格。
先生诗才、文才、学识、品行皆为地方后学之典范,对地方文教贡献善莫大焉。可惜诗歌大量散佚,现存作品多为年以后创作。在民国甘肃诗坛具有一定影响力。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陇右文献丛书”路志霄、王干一教授编选的《陇右近代诗抄》选录先生39首作品。先生诗稿留存下来的有两个本子,一个是《紫歌梦轩诗稿》(简称《诗稿》本)计两册,大体按写作时间分为五部分,共计首。据雷元贞先生给范振绪的信函,《诗稿》抄写于年。一个是《中国西北文献丛书》收录的《紫歌梦轩诗稿》(简称《丛书》本),应该是原稿的选本,计首。《诗稿》,系学生雷元贞先生和一无名氏两人抄写。
在先生孙女武山二中教师李香贞老师协助下,经过多年走访调查,悉心搜寻,年完成《李克明诗文校释》50万字,列入省政府文史馆原馆长、党组书记张正锋主编的陇上文藏丛书正式出版刊行,附录《李克明先生年谱》。《校释》本收诗题,首,收集先生完整楹联9幅,残联2幅。估计大量作品散佚。浚潭先生题赠早年多为国内名流,晚年多为洛门一带亲友,如《答郭雨亭广文同学》《初夏山居代柬陈万卿表兄》《赠陈孝廉万卿代柬》《戊辰赠骆文卿》《答陈万卿表兄二作》《僦居文家寺赠文卿、子发两先生》《赠臧子发先生》《和邓德舆同年鹿鸣私宴诗(八首》《兰垣寄赠祁漓云先生(二首)》《赠家和兄》等。杜维秀才有《浚潭贤契入都赠别》,应作于年李克明去广州求职之时。
杨承德(—),字幹如,名承德,舍号春名堂、知不足斋,洛门镇冶扶里村人。武山新兴小学堂毕业,年毕业于北京中华大学,先后任甘肃省立第一中学学监、甘肃省财政厅秘书兼省政府谘议、海源税务局长、甘肃省银行武山办事处主任、甘肃学院总务长兼国文教员。年建议恢复因马廷贤匪部骚扰停办十年之久的武山初级中学,甘肃省教育厅委任为校长。年当选县参议长,年任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能诗善文,与张维(鸿汀)、水梓(水均益祖父)、李克明、范振绪、陈青选、郭维屏、裴慎之等先生皆有交谊。年病逝于兰州,享年70岁。两部诗集《春名堂诗集》《知不足斋诗集》皆毁于十年浩劫的“文革”,甚为惋惜。今存《武山中学校歌》《赠武山中学第五届毕业生二首》《暑雨》等,见杨兴海先生主编年内部刊印的《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校志》(下)。《赠武山中学第五届毕业生二首》作于年,勉励同学们“乘风破浪凌云志,博士归来出学科”。
2.写景抒怀。主要作者有陈青选、李克明、马宗戴、骆树勋等,尤其描写武山风景的诗作,对培养武山人热爱自然、爱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青选的写景作品,可以参阅《逸鹤鸣秋集》中陈汝霖、陈兵、陈功先生的文章。青选写景状物细腻入神,用词讲究。如“看云跳绝壑,听雨嗽空山”、“老屋孤灯瘦,荒村夜雪肥”、“明月似怜人寂寞,暗扶花影上窗来”等,形象生动而传神。
李克明先生的写景咏怀诗较多,如《己巳春文家寺即景》,作于年春。作者放下书卷,来到洛门的文家寺,“桃花识面犹前日,云叶无心卷太虚”,白云舒卷,桃花似曾相识,看到“近市瓜田通细马,断桥藻沫聚行鱼”的景致,作者忘却了人间的是是非非,心境格外超逸宁静。其他如《随园怀古》《西湖杂咏八首》《中秋冠粤楼感怀》《晚归山顶望雪》《雨霁与郭雨亭游温泉》《初春钟楼湾》《同林贞一裴席儒游鲁班山》等。
马宗戴,字小唐,城关镇魁阁上人,咸丰八年()举人,光绪初年任河州(今临夏)学正,四川江油知县。文辞炳蔚,风神秀发。今存诗4首,其中五律《题西关无量庙壁》抒写作者登上位于今武山一中操场西侧老爷庙的无量庙塔,看到渭河两岸田禾在秋阳中一片宁静时欣喜愉悦的心情,胸襟因景而开阔。
骆树勋秀才,生平不详。李克明《县志稿·艺文志》收录骆树勋五律《游西关无量庙》一首,意境、诗趣、情感都胜于马小唐,诗意连绵,写景层次清晰。作者登临庙山,“纵目凭栏望,一川平杳杳”,夕阳照耀古寺,城里热闹非凡。与老僧闲谈,明丽的晚霞铺满河川。平川、夕阳、古寺、老僧、晚霞等寂静的意象反衬出作者登高赏景的喜悦心境。
3.借物咏怀。有陈青选《山居》《秋日登东华寺岳楼》《雪夜感怀》等,及李克明《庞德墓二首》《雨后观禾》《铁笼山》等,还有民国革命壮士张雨僧遗诗。
陈青选具有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抗战爆发后,面对家国仇恨,寝食难安,“百感惊心睡不曾”(《秋日登东华寺岳楼》),对国家前途命运忧心如焚。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个元宵节,诗人抑制不住欢快的喜悦,放声歌唱:“金灯灿烂月华清,簇簇笙歌绕赤城。世界文明人颖悟,霓裳旧谱换新声。”歌颂祖国大地重新焕发生机。
臧安墉,洛门镇臧家庄人,喜欢经史诸子,咸丰年间秀才,曾任皋兰县(今兰州市)训导,享年八十余岁。《放歌》是一首七言歌行,词句、韵律缺乏锤炼,过于口语化,但立意新奇,批判以孔子《论语》为代表的儒家书籍害人不浅,“放倒多少聪明人”。尤其“始皇毕竟是英雄,焚书坑儒真不错”,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极力赞颂,说明安墉推崇法家,蔑视儒家,才学平平,思想另类。
张澍(-),字雨僧,城关镇韦家庄人。出身书香门第,6岁能诵诗联句,毕业于甘肃省陆军小学堂。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曾任西北边防军团长。年被甘肃督办陆洪涛杀害兰州。雨僧在狱中著有《杂咏》20首及散篇4首,经张尔进教授整理,题名《张雨僧狱中遗诗考》出版刊行。雨僧的狱中《杂咏》,系从北京到兰州的囚车中所作,沿途咏物感怀,慷慨悲壮,满腔正气,具有刚劲的汉魏风骨。
4.记事怀人。有徐小康《晚过云外楼哭升三周二先生》、臧安墉《晚秋登云外楼吊升三周二兄》、马宗戴《秋宵不寐有怀贾益轩先生》,及马思诚《哭杨晓岩先生》《哭郭藩亭武孝廉》等。
李克明先生有大量记事、怀人的作品,其中记事之作有《纪旱》《己巳端午后十日闻斗价大喜口占》《闻陇西陷》等,怀人之作有《县长孙荫南死之》《县长孙荫南堵战死之,死时骂不绝口》等。
年春,武山征兵额满,县长张燕吉仍将数千人缚送省城表功,名曰送情,而且逼粮要款,无恶不作,百姓身陷水火。十一月七日,马廷贤匪部攻破武山县城,张燕吉被戕。作者《怪叹》一诗以无比仇恨的笔触,谴责县长张燕吉是“千人共指万人咒”的禽兽,认为他被马匪杀死实属天意,罪有应得。年春,全县饥荒,饿殍遍地。夏,马部攻克秦安,杀人无数,天水一带风声鹤唳。马部围攻甘谷、武山,人民风靡奔逃,空村绝户,无人收获庄稼,“剧怜麦秀人烟绝,无数空村半鬼田”。马匪走后,百姓归来,粮价回落,新任县长孙荫南,设法救济百姓,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作者赋《大喜口占》。可惜好景不长,该年八月六日,马匪攻陷武山县城,县长孙荫南战死。国民军在洛门观望,踌躇不前。土匪离去,国军风卷县城,搜掠抢劫。作者赞扬孙荫南“豁达露心肝”,“荆棘一幽兰”,武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守护百姓的义举。
二、辞赋楹联创作
(一)辞赋
乾隆《宁远县志续略·艺文志》录赋两篇,皆于缵周作。
(二)楹联
武山古代和近现代的楹联集中在万花寺、水帘洞、木梯寺、东华寺等石窟寺庙,大多散佚。今存者多见于个人专集和书法作品,如陈青选、李克明等先生。
陈青选先生制联近余副,有些口语化的楹联通俗易懂,富有情趣,与刘尔炘先生五泉山楹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语言浅显,道理深刻,风趣幽默,深受百姓喜爱。现经裔孙陈功老师整理,收入《陈青选诗文集校注》,列入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所“陇右文献丛书”即将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其中水帘洞楹联45副、东华寺楹联46副、东华寺演戏楹联6副、文昌宫演戏楹联27副、庭院楹联24副、婚寿挽联39副。现择选部分以飧读者。
水帘洞楹联
念观音须学观音,莫空口诵了经去;
求菩萨宜信菩萨,要实心向着善来。
送子菩萨殿
一
一点心苗,汝那里好生培养;
十分善果,我这边总有周旋。
二
谁是善人,我抱个宁馨儿送交于你;
欲昌厥后,你行些阴骘事贻留与他。
东华寺楹联
一
夺利争名,人不悟三空富贵;
吟风弄月,我来作半日神仙。
二
此间少是是非非,有片刻余闲,请来坐坐;
以外无纷纷扰扰,纵十分得意,究竟空空。
三
无须再访桃源,进此门小坐片时,便忘烦恼;
有隙独来寻径,到斯地偷闲半晌,即是神仙。
文昌宫演戏楹联
人生何处不逢场,且来看看;
世事现身而说法,只是云云。
挽孙中山先生联
千折万磨,世少知音,望公愈坚凝,倒海移山新宇宙;
三民五权,言犹在耳,问谁遵遗训,经天平地慰英灵。
我们收集到李克明先生撰写的完整楹联9副,残联2副,详见《李克明诗文校释》卷五《楹联》。其一、其二,李香贞老师提供;其三,原武山城关一小校长李新军先生提供《题武山新兴小学堂》;其四,武山杨河镇鬼石沟村高双武家先生提供《楼阁楹联》;其五,甘谷原建华先生提供《大淑张节母王太孺人十周纪念》寿联;其六,《挽敬武先生》二副,见张若愚先生《车贯朝事略》;其七,李香贞老师提供《蓼阳村永安堡抗日联》;其八,《挽陆军中将原见吾先生》,见《紫歌梦轩诗稿》上册附文;其九,甘谷县磐安镇原家庄原建华先生提供《王南轩祠挽联》(上联缺),作于“光绪辛卯()仲春”,时浚潭先生17岁;其十,《抗日春联》(残),见张芸生先生《李克明先生事略》;其十一,《四月十五日黑池店黑爷庙戏楼楹联》。
蓼阳村李氏永安堡门联
抗战精神年年似草木萌动,人道主义处处与天地共同。
抗日战争期间,李克明先生在洛门老家蓼阳观村李氏永安堡头道堡门上自己撰联并书写。抗战胜利后,浚潭先生倡导李氏家族捐资在邻村史家庄唱了七天七夜大戏(秦腔),庆贺抗战胜利。
挽陆军中将原见吾先生
临汝好家声,相话长安,灜眷都饶诗书味;
条侯蕉馆寒,一朝归去,灵魂应傍忠武科。
大概作于年。原见吾,生平不详,应该是江西省临汝县人。
四月十五日黑池店黑爷庙戏楼楹联
八音俱作,须乘着美景良辰,休慰数日;
四相毕呈,要演些镜花水月,快乐几天。
万花寺据滩歌陈楚樵先生抄录,王宏猷、张清源、许养贤先生整理,有86副,其中上寺22副,中寺10副,下思54副。撰者有清代陇西进士祁荫杰、滩歌人王炎。书丹有清代甘谷进士巩建丰、湖北襄樊顾嘉衡、皋兰进士刘尔炘,武山知县胡奠域、许建勋,武山人唐统厚、徐小康,甘谷何鸿吉、柴学孔等。今摘录部分如下。
万花寺上寺山门
王炎撰
万花山,万花寺,万山万水;千手殿,千手佛,千手千眼。
万花寺大雄宝殿(六选二)
祁荫杰撰
一
花花世界三千佛,小小庵中一个春。
二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中人。
上寺张公殿(二选一)
无名氏撰
弓影育慈怀,谁家婴儿不挂念;
弹丸除众厄,仁人赤子尽关心。
该联无名氏撰,许建勋书。许建勋,福建人,广东籍。康熙二十年()举人,曾任宁远知县,冯同宪前任。见康熙冯同宪主修、李樟纂《宁远县志·官师志》。
上寺钟楼
无名氏撰
钟声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色色皆空。
下寺关帝庙(九选二)
无名氏撰
一
生蒲州,事豫州,守徐州,战荆州,万古神州有赫;
兄玄德,弟翼德,释孟德,擒庞德,千秋至德无双。
二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寒心。
诸葛亮殿(四选一)
无名氏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川,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内受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孔庙(三选一)
无名氏撰
生春秋时,著春秋书,世世长享春秋祭;
有帝王德,无帝王位,代代永为帝王师。
戏台(八选一)
无名氏撰
是我非我,我视我,我亦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滩歌关家庄戏楼(二选一)
无名氏撰
唱采莲歌,杨柳飞花,花扑征衣,清和景象千里内;
戏游鱼浪,芙蓉满面,面膊腻粉,风送麦晕五月端。
滩歌泰山庙
无名氏撰
一
修善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
二
阴功虔行同日月,阳世万善动天机。
据滩歌中学陈德明老师提供资料,滩歌光绪举人王鸿绪有联云“十三省名语出众,两京都集货发行”,“远深巷之有五步,此楼梯更上一层”;车纪槐先生楹联“静坐有心敲诸句,闲来无事剪花枝”。
洛门镇蓼阳村蓼阳学堂系清代建筑,保存完好,武山境内已不多见,文物管理部门若能修缮保护,必将成为武山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史国栋等政协委员多次在有关会上呼吁,可惜民间呼吁和官帽无关,也就无人理会。
年五一节,我们走访李克明先生资料时曾到蓼阳学堂,有门联存焉。联云:“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门联正好左右挂反了。为了保护蓼阳学堂,村委汪书记专门指派村里的老人看守,老人对学堂和李克明先生非常敬仰,我年春天和林健主任、收藏家刘义、录校长一起去时,曾建议老人把门联倒过来,不知现在挂正了没有。
梁公生平不详,明末倡众筑见今马力镇北堡子,大概和李自成起兵反明有关。后因守御不力,堡破殉难,上帝嘉其节义,令守兹土。故北堡子人建梁公祠,以示纪念。今堡子废弃,残垣断壁,乌雀啾啾,不忍觑睹。梁公祠亦偏处一隅,荒草丛生,香火衰弃。幸有北顺学校教师李护春设法保护,抄录收集北堡子联、三圣宫联、梁公祠联等如下。
北堡子堡门对联
尽山上人撰
凤辇下云中,乐土终推全庆砦;
鳌山来海上,嘉名不愧集祥原。
文昌龛联
乩仙撰
垂训觉斯世,亦惟是明因著果,演化宏仁,平常说来卓然立必传文字;
显灵佑圣朝,初未闻炼气存神,长生久视,蓦直做去率尔成不朽真仙。
太上龛联
乩仙撰
大道难名,细玩生阳生阴,禀识陶形钟灵者,总不出忠臣孝子;
太清无相,谛视立言立德,超仁迈义脱颖处,何莫非浩气鸿文。
关帝龛联
包寅庵撰
阴翊周,公显全吉甫,想当时,珥笔策勋,姓字曾芳柱史,
心扶蜀,主力抑强侯,看累劫,鞠躬尽瘁,精忠岂让桃园。
三圣宫中门联
乩仙撰
惟三圣人明阴騭以覺世,降福降祥,有感必应;
乃一太极钟,正直而尽伦,为忠为孝,总原於清
三圣宫檐柱联(四)
一
包寅庵撰
子孝臣忠真道德,度人覺世大文章。
二
尽山上人撰
一阴一阳之谓道,往来交错,现出刚柔色相;
聪明正直而为神,仁义并用,演成感应灵篇。
三
乩仙撰
桂实桃李亚仙李,道心义气发鸿文。
四
乩仙撰
中道而立,出为忠臣,处为孝子;
顺德之行,刚则神武,柔则鸿文。
三圣宫山门联
乩仙撰
春风鼓庶物,听檐前紫燕黄鹂,竞演真如,岂止青牛赤兔销驴梦;
和气蒸祥原,看砌上绿苔碧草,早含生意,不惟淡李浓桃出桂宫。
梁公祠大殿联
仗义固金汤人归安土,降神垂龟鉴德合敦仁。
三、散文创作
散文创作题材根据现有资料,主要分为碑记、游记、诔赞三类。
1.碑记。武山县境明清碑文较多,缺乏保护,损坏严重。较早的有宋徽宗时期滩歌圈子阖伐木碑,系苏轼弟子刘焘书法,我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甘肃卷》专门做了介绍。万历《宁远志·艺文志》、康熙《宁远县志·艺文志》、乾隆《宁远县志续略》、李克明《武山县志稿·艺文志》皆设立《碑记》一目,这是自宋以来,学者普遍重视金石学的具体体现。
在原森林公安局长高宏武、北顺九年制学校校长谢青峰、温泉学区侯书记、县博物馆馆长裴应东、武山一中教师包喜全、西北师大文学院学生马海涛、武山民间书画爱好者刘义、北顺学校李护春等朋友帮助下,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武山境内现有年前石碑和碑文约70通,大多不见于志书。五代1通、宋代2通、元1通、明2通,多数为清代所勒。我和马海涛联合编订《武山金石录》附楹联匾额一书已初步完稿,正在补充之中,预计年底全部完成出版。
城关镇有红沟村《大明李公修桥碑記》、县城《创建武庙暨书院碑记》、县城《杨干如先生创办武山中学碑记》等16通,洛门镇有蓼阳村《李茂如先生墓志铭》、李克明先生撰《四等嘉章荐任职前武山县劝学所所长李君季五墓志铭》、刘坪村《民國刘之路碑》、郭家庄《郭子厚墓碑》、王庄《道光三年王清泉碑》、大柳树《陳宜廷先生紀念碑》等18通;滩歌镇有万花寺五代前蜀《坪头山万花寺残碑》、南沟村北宋政和八年《圈子闔摩崖石刻》、万花寺北宋政和《慈胜禅院德俊塔記》、明代万《花寺残碑》等12通;马力镇有民武村《周举人墓碑》、木梯寺《杨夫子教思碑》、北顺村《清恩授茂德郎乡饮介宾洪老夫子德教碑》、南阳村《清成老先生德教碑》等9通;鸳鸯镇有《文林郎知宁远县事清廉仁慈恩主王老爷碑》、鸳鸯小学《清重修广济桥碑记》《清杨老夫子德教碑》、广武村《恩及河滨碑》等8通;石门镇有三衙村《大元故镇国上将军征西都元帅汪公神道之墓誌》、三台山明代《玄帝廟記》7通;沿安乡有《张希序赵明益修桥碑記》、漆家川《民国清修职郎松如漆老先生神道碑》等3通;山丹镇有散庄村溪口自然村《民国武山县劝学所所长车公敬武先生创开北顺渠紀念碑》、陇西进士阎士麟为山丹镇刘耀山先生母亲所撰《贺氏墓表》等3通;桦林镇天衢村《乾隆待赠庠生范府君夫妇碑》《清棠歌奕世碑》等2通;温泉镇马皇寺小学1通,文字漫漶无法识读;榆盘镇主要在水帘洞,其他地方未发现。杨河镇、龙台镇、咀头乡未发现。希望热心的朋友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