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文
关山远
《夏洛特烦恼》,一部浸染着浓浓东北小品感觉的喜剧,不声不响地火了,必将成为中国喜剧电影的一个标示性事件。
当然,人们对这部喜剧电影的追捧,不仅仅在于电影中无处不在的笑点,更多的是在笑声中的眼泪与共鸣——假如,人生如果能够重新选个活法……
一
从前,唐朝有一个名叫淳于棼的人,是个任性的酒鬼,某一天喝醉了,倒在槐树底下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娶了公主,封疆一方,大富大贵。不料强敌来犯,自己屡战屡败,公主又猝然去世,富贵转眼一场空……他醒来后,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却仿佛整整过了一辈子。这就是著名的“南柯一梦”。古往今来,这个故事让无数中国人欷歔不已。《夏洛特烦恼》可以说是现代版的南柯一梦,人生失败的夏洛,醉倒在马桶上,在梦中变成了明星,万人倾慕,挥金如土,但同样好景不长,最终死于艾滋病,惊醒时,还趴在马桶上,酒臭犹在,脸有泪痕。
但是,相比南柯一梦的故事,《夏洛特烦恼》无疑要复杂得多。电影中,梦并非最重要的元素,最重要的是“穿越”。这些年来,穿越题材已经泛滥成灾,不过,《夏洛特烦恼》的穿越,还是颇具想象力。他从一个已婚待业男人,穿越到读高三时的1997年,然后依靠唱1998年以后的流行歌曲,顿成一代天王,犹如穿越文学开山之作《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一个热衷打打杀杀的现代特警,穿越到了战国时代,凭背诵唐诗宋词,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美女的芳心,尤其是在战国第一才女兼美女纪嫣然面前,抛出了一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思想高度,瞬间征服。
在群雄之中,项少龙固然很帅很聪明也很能打,但并非颜值最高、智商最强、功夫最牛,他的优势在于脑袋中有两千多年的文明积累,来到战国,就像三体人来到地球一样,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了。夏洛也是一样,他穿越回到高三,仍然是个顽劣的不会读书的差生,但他拥有别人没有的记忆积累,而这些不属于穿越所至时代的记忆积累,全部成了穿越者的原创。
跟《寻秦记》相比,《夏洛特烦恼》又不是简单的穿越故事,它更像当今很多人的梦想成真——重新换个活法。活得太苦太穷太失败,满心后悔与不甘,希望从头开始,从某个关键节点重新开始,例如回到已经过去的人生的某个三岔路口,走另外一条路。
多少人渴望有试错的机会,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带着经验教训,走上终南捷径。所以,《夏洛特烦恼》必然是击中了一个特定年龄段的观众的心灵柔软处,他们经历过,他们很烦恼,他们不甘心,他们想再来一次。
二
小时候不谙世故,看《西游记》时总是为孙悟空感到难受:一只自由自在的顽猴,沦落成一个乖巧听话的超级保镖,跟着一个无趣的唐僧走在漫长的西行路上,一旦想起啸聚花果山的岁月,他肯定郁闷得一塌糊涂。笔者曾不止一次地设想一张泪流满面的猴子脸——在无数个夜晚,孙悟空被八戒、沙僧粗鄙的呼噜声吵醒时,是不是辗转反侧,心有不甘,火眼金睛中,溢些眼泪出来?
假如悟空能够重新选择,他还会选择大闹天宫吗?但吃过蟠桃、打过神仙,他还会甘心做一只终老花果山的普通猴子吗?
命运从来无法假设,即使是《西游记》这样的小说。所以,不少不满现状而又无法改变命运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一切都有可能,又一切都可以重来。
1815年秋天,在遥望非洲大陆的圣赫勒拿岛上,一个矮小的法国男人开始潜心撰写回忆录,回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是不是一遍遍地想:假如一切可以重来,不用一切,只用一次……
他就是拿破仑,滑铁卢之战后,被流放于此,至死都没能再踏上欧洲土地,他曾经纵横驰骋的欧洲。
众所周知,滑铁卢是拿破仑一生最大的无可替代的痛。他在孤岛上,给这场决定了欧洲历史的战役复盘时,应该无比懊恼:决定胜负的只是一瞬间,胜则赢得世界,输就输掉裤子。但这关键的瞬间,不属于他,他输掉了裤子。
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他的不朽名著《当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曾专门写了决定拿破仑个人与大历史的这一瞬间,题为《滑铁卢的一分钟》。文中写道,当滑铁卢战役打响后,法军与盟军中的英军拼死决战,疲惫不堪,打成了平手,双方都寄希望于援军的到来,谁的增援部队先到,谁就将是历史的操盘手。法军三分之一的部队被拿破仑派出去追击此前被击溃的普鲁士军队,避免他们与英军会合。但在人生最关键的一次选择中,他选错了人:平庸呆板的格鲁希元帅。
当这支部队像没头苍蝇一样在荒原上搜寻普鲁士军队时,滑铁卢战役打响了,大家都听到了隆隆炮声,部下立刻向格鲁希建议:马上奔赴战场,但胆小如鼠的格鲁希害怕违抗拿破仑给他的最初命令,迟迟不能下定决心。此刻,副司令热拉尔恳求格鲁希允许他率领一个师的步兵和一些骑兵去增援,“这时,格鲁希犹豫了大概一秒钟,最多只有一秒钟。就是格鲁希犹豫的那一秒钟,仅仅是稍纵即逝的一瞬间,就注定了他自己和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至今,我们在书中,还能听见茨威格的长叹:
“让人惊讶和惋惜的是,如此重要的一秒钟里的决定,竟然出自格鲁希这个平庸无能之辈口中,这真让人感叹历史的深不可测!让我们幻想一下:如果格鲁希在那一瞬间能鼓起勇气,确信自己和部下的判断,果断地违抗拿破仑的命令,那么战争将会是什么结局,法国又将会是什么景象呢?遗憾的是,这个胆小怕事又没有主心骨的小人物,最终选择死守命令,从而与命运特别赏赐给他赢得巨大荣誉的机会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历史不容幻想,拿破仑最终因为猪一样的队友,输掉了滑铁卢战役--普鲁士军队及时回援战场,而他的援军,在格鲁希的带领下,还在茫然中离战场越来越远。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拿破仑是不是也像孙悟空一样,在无法改变的命运中,在一个个难以入眠的夜晚,一次次假设,咬牙切齿,捶胸顿足。无与伦比的郁闷。
三
公元1837年,一个跟夏洛年纪差不多的也同样充满挫败感的青年男子,做了一个同样奇特的梦,梦见一个身着黑袍、背龙泉剑的白胡子老头,告诉他: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这个名叫洪秀全的青年男子醒来后,若有所思,但并未想到,若干年后,这个梦带来的那一片尸山血海。
做这场梦之前,洪秀全已经在童生试中三次落榜,这场梦后六年,他又憋足劲参加了一次考试,仍然落榜。他突然想起那场异梦,一狠心:算了,重新开始,老子自己玩。
在人类文化中,“宿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母题,譬如洪秀全,他跟当时千千万万中国农村耕读人家的子弟一样,毕生理想就是考取功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唯一一条人生道路。未中秀才的读书人均为童生,明清两朝,不少读书人,到六七十岁胡子花白了,还是童生身份。从留传于世的洪秀全的诗文来看,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如果一直读下去,真的可能胡子花白了,还是童生。
洪秀全要打破宿命,换种活法,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他把孔孟之书全扔掉了,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的弟弟。虽然未曾读过《圣经》,但他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此前做过的异梦,成为自己理论最有力的佐证。
在中国历史上,屡屡落榜而最终选择跟科举说拜拜的读书人,不在少数,一旦选择“不玩了”,人也解放了,更多精力开辟人生新道路,其中一些人因此闯出了一番新天地,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还有“古代屠呦呦”、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都是落榜生,不求科场功名,另走人生新路,卓成成效。不过相比之下,洪秀全人生转型之彻底,蒲松龄吴敬梓李时珍等,是望尘莫及了。
一条路走不通,选择走另一条路时,往往是奋不顾身的,因为很难再做第三次选择了,又不可能也不甘心再回到第一条路上去。洪秀全屡试不中,满腔怒火全撒到科举上去,他的名言是“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对于当时挤在科举道路上的读书人来说,这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后来太平天国以驱逐满清的民族大义来有效号召民众时,曾国藩打出了“捍卫名教”的旗号,同样应者如云。
洪秀全轰轰烈烈开始了人生新选择,从一个失败的考生,变成了显赫的天王。但他始终是一个儒生的内心,终究摆脱不了科举失利的心结,解开这个心结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开科取士”。所以打下第一座城市永安后,他就立马开始自己设考场、自己出考题、自己录状元了。有趣的是,这次参加考试的几乎都是没读过什么书的太平军各级军官,更有趣的是,洪秀全让南王冯云山当了状元——冯云山跟洪秀全是科举考场上的难兄难弟,同为失败的落榜生。
此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多次科举考试,当然,跟清朝十足规范的科举相比,太平天国的开科取士,许多时候只能用“儿戏”二字来形容了。
这正是古往今来众多人开始人生新选择的潜意识:新选择是否成功的参照,永远是前一条没走通被放弃的路。第二条路,对于第一条路,是竞争,是攀比,也可以说是报复。再怎么说心静如水,其实还是愤愤不平。
四
这句话很有名:“真正的勇士是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人生往往不如意,人生也有多种选择,“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有的选择退隐山林,由儒入道,从刘伶到唐寅,一个狂狷的群体;也有的放弃初心,随波逐流,甚至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热血青年,沦为冷血禽兽;当然,还有一类人,就如苏轼所言,“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这类人铮铮铁骨,死扛到底,历史上也是绵延不绝的。
清醒看到一条路明明不通了,还要坚持走下去,这种态度,比理想主义者更不容易。
明末有一位叫作邓渼的读书人,现代人知道的不多了。但这是一个历史不应遗忘的人。
邓渼书读得不错,中进士后,从县令做起,官至监察御史。他是个好官,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体察民情,到田间地头访问民间疾苦,老百姓给他送东西,他照价付钱。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个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干部。他同时又是个刚正不阿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知道,他当监察御史的时候,正是太监魏忠贤一手遮天时。那年头,不少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争先恐后认魏忠贤做干爹。认一个太监做干爹,不是一点点无耻啊。
这种糟糕的政治生态,邓渼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留传于世的几首诗,很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欲割迟鸡肋,将留念脍鲈”(《奉赠少保李于田先生一百三十六韵》)、“鸡肋不易弃,吏隐徒空言”(《长短句赠张克隽喜其初至》)。将当官比作“鸡肋”,食之无味,但欲弃不能。是的,邓渼可以有另外的选择,退隐山林。他字远游,号壶邱,自号箫曲山人,可见对远方、对山水的渴望。但他仍在官场坚持,因为,总得有人坚持。
魏忠贤再牛,邓渼不买账,他多次上疏,指责阉宦为患误国:“当今阳气尤微,阴气正恶。阉宦目不识丁。奸辅当国,宦邪盛行,上道湮废,人心愤抑……奸党擅权误国,为宗社安危大计,虽累百疏不为多。”强烈要求铲除阉党。有人评价邓渼弹劾阉宦奏疏时说:“奏书一上,九重动容,百僚吐舌,巨猾绅奸,敛迹束手。”今天看来,邓渼所言,确实就像酷暑溽热当中的暴雷。
邓渼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御史林汝翥曾怒打魏忠贤手下太监,魏阉大怒,出动上百人找林汝翥报复,林越墙而逃,躲到邓渼家中,并求他递《劾魏忠贤疏》给熹宗皇帝。邓渼毫不犹豫做了。结果被阉党构陷,矫旨将他流放贵州。临行时,家人牵衣痛哭,邓渼拂袖大笑而去。
历史的很多片断,就是一块沼泽地,有人陷进去了,更多人绕着走,但总有些人,会坚定地走下去,虽九死而不悔,前仆后继,直至走出一条路来。
五
美国作家西德尼·谢尔顿有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假如明天来临》,主人公特蕾西·惠特尼,谢尔顿笔下最激动人心的女人。她本是一个幸福的小女生,美貌,单纯,有蒸蒸日上的事业,又即将嫁入豪门,正是一个纯真的少女对未来抱有无限憧憬的时候,命运的陷阱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母亲被迫自杀,她为母复仇,蒙冤入狱,出狱之后,她开始了以前从未想象过的复仇之旅,为自己、为母亲报仇雪恨。她知道,她已经回不到过去,虽然她那么渴望,赢得曾经失去的一切。
在今天这个大变化的年代,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一部长篇小说,或汪洋恣肆,或深水静流,很少有人甘心平庸过一生。很多人总想着要改变,要重新设计人生,要去体验无限可能。所以,《夏洛特烦恼》,正是挠动了众多人的这个烦恼,而在当前离婚潮、选秀潮背景下,更让观众心有戚戚焉。
但重新选择一条路,就能从此幸福吗?《夏洛特烦恼》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新永远是与旧相对的,新永远是在旧的记忆中开始的,无法割裂,也更清晰认识自己需要什么。记载“南柯一梦”故事的《南柯太守传》是这么结尾的:“生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遂栖心道门,绝弃酒色。”而《夏洛特烦恼》的结尾,是夏洛像个固执的孩子一样紧紧贴着妻子马冬梅不放,他曾在梦中永远失去了她,惊醒后,只想寸步不离。很多观众看着这结尾,大笑,而后有眼泪。
是的,这是一个有太多选择的年代,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人不甘心做西行路上的孙悟空,更害怕像拿破仑那样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选择。其实,无论是坚持下去还是重新选择,都值得尊重,但前提是要静下心来想清楚:为什么要坚持下去?为什么要重新选择?芸芸众生,要弄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是件很困难的事,或许要经过多次选择,才会明白自己的真正需要,也会更珍重自己的真正需要。
我们总是想得太多,但并不意味着想得很清楚——弄清楚了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假如明天重新来临,我们依然守住初心。守住初心,就守住了明天。
感谢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文章,并可进行关键词搜索。
觉得不错,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